本版导读
转化,能否助力陕西煤炭破茧重生?
资料图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指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决定,2020年前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2016年2月,省工信厅发布消息,随着神华集团榆神60万吨烯烃项目建成,陕西成为全国煤转化工业中煤制烯烃第一大省;
日前,根据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稳油、扩气、煤转化”的思路,推进绿色开采、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煤炭转化率达到45%。
……
近年来,煤炭转化成为煤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在全国煤炭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煤化工无疑给身处寒冬里的煤炭行业带来些许温暖。那么煤炭转化是否能跨越这道门槛,破茧重生呢?
从“乌金梦”到寒冬期
十年一觉“乌金梦”,煤炭生产作为陕西能源的重要支柱,多年来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正因如此,煤炭滞销、煤价下跌成为陕西经济之痛,现在网上点击煤炭行业,关联度最高的往往是“下跌”、“亏损”、“倒闭”,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扑面而来,时刻警示着人们,煤业已进入了寒冬期。
“煤业寒冬期,一是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影响,国内主要用煤行业需求明显回落,二是新增煤炭产能的释放,打破了供需平衡,致使煤炭供大于需,从而造成了煤炭滞销,煤价下跌,三是进口煤炭增加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
陕西作为排名全国第三的产煤大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寒潮的影响。
2015年来,全省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加剧,能源产品量价齐跌,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能源工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拉动率仅为0.5个百分点。根据能源产品新增产能预计,2016年能源工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拉动率依旧偏低。
然而,我国的能源禀赋却是贫油少气富煤,决定了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专家预计,即使到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47亿吨,仍占能源消费需求的60%左右。未来几十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
煤必须要用,但是不改变现有的利用方式,煤炭就没有出路。于是,探索出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方法,化解产能过剩,就成了破题之要。
转化,重燃煤炭消费市场
煤粉,是将原煤或精煤,研磨成以微米为单位的粉末状产品,较传统原煤有燃尽率高、微排放、清洁化、物理加工投资较小等优势,这是煤炭物理转化的一种。
“高效煤粉锅炉技术能够将煤炭燃烧效率提高到98%,每0.5吨煤粉,便可达到1吨原煤的热量。若用于城市及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与原煤比,每蒸吨热量节省燃料成本8%;与天然气相比,每蒸吨热量节省成本至少30%。”陕煤新型能源公司总经理方刚告诉笔者,他们就将突破点确定在煤粉上。而这种模式,已经成为目前比较成熟的煤炭清洁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