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先做加法” 培训技能再充电 “后做减法” 分流转岗再就业
省能源化工地质工会 首提“加减法”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接一版)
对此,陕西能源化工地质工会主席薛跃指出,在实施剩余职工转岗分流安置工作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一纸文件“一减了事”,应该加强对转岗分流职工安置前的新技能和素质的培训,使他们增强新的技能,具备和胜任新岗位的要求。“三去一降”是做减法,“一补”是做加法。先做加法就是培训职工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学四门,做再就业前的充电准备。做减法就是按照职工的实际情况、技能水平合理分流转岗职工再就业。先加后减,让职工高兴地离开,又拥有再就业能力。目前全省能化工会系统开展的“先做加法,后做减法”,两轮驱动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就是围绕这一社会难点问题展开的。目前陕西省能源化工地质工会在陕西省工运学院的支持下,联合陕煤化集团、延长集团等省内能源化工大型骨干企业就转岗分流职工培训进行安排部署和落实。
薛跃对能源系统参加座谈会的工会干部谈到,在新常态下,工会组织要发挥作用,围绕中央大政方针,一方面强调在企业困难时期,在职工分流安置的特殊时期更要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决不能因职工转岗待业分流造成职工生活困难和权益受损。另一方面要深入职工当中,倾听了解职工的心愿和意见。工会干部既要做职工的“娘家人”,又要做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员,团结教育职工支持转型升级的政策,教育职工与党同心,面对困难有信心,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自身价值和素质上有责任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职工深刻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全面了解经济新常态和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系统部分工会干部建议,各级工会组织按照资源集约,形式多样,务实有效,贴近职工的原则,关心支持转岗分流职工的再就业技能素质培训工作,把工运学院和企业内的职工培训中心、基地统筹利用起来,加大对转岗分流职工的培训力度,使这些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宝贵人力资源不被浪费,重现职工自身价值。
座谈会上,陕西工运学院院长韩睿首先就工会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省总工会十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如何体现新价值、展现新作为,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做了发言。陕西工运学院教授薛丁齐认为,实施“两轮驱动”,一个轮子是以心件建设为推手,“创新职工心件文化、提升职工心件能力”,使职工有软实力、心文化、精气神,另一个轮是以劳动竞赛为载体,“提升职工技能、增加职工收益”,使广大职工有硬技术、硬本领、硬功夫,这样,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才能落地。
与会代表认为,如何让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形成的“倒逼”力量转化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培育员工职业精神,提升技能素质。这对工会组织是一种新考验,必须顺时应势,积极作为,尽快把功课做在前头。企业要大力推进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改进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交流方式,促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为新常态下职工转岗分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