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29日
文化
04

大数据时代的定制阅读:我们的阅读世界将如何被重构

面对信息爆炸,谁抓住了用户的时间谁就抓住了未来。在“内容分发”时代,新闻客户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向用户进行内容推荐和资讯定制,日趋成为各家产品争夺用户的杀手锏。

内容分发,即后台数据库自动记录用户的每一次搜索、收藏,甚至细致到页面停留时间,然后在海量精准数据下,客户端按照内容定位对所有文章进行分类推荐,再向用户进行精准分发。当阅读习惯完全暴露在大数据之下时,我们的阅读世界将会被如何重构?

新时代:自动抓取关注点

“我日常关注的内容就三块儿:北京、社会和娱乐。每天上下班路上,公交车、地铁上,几乎成为了每天获取资讯的主要时间。那么多APP,我每天看今日头条多些,几乎大部分都是感兴趣的话题,不少分享到朋友圈的消息也都来自它的推送。”上班族林姗姗告诉笔者,“比如,早高峰1号线地铁出故障什么的,以前都是看微博,现在是看头条和朋友圈,消息散播得特别快。”

从微博的“关注-订阅”,到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用户本能地自我选取所关注的内容。而在当下这个“内容分发”时代,不用用户自己手动关注,浏览器、后台系统自动就会替你抓取相关消息,并推送到眼前。

新时代中总有开路者。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资讯客户端可谓是内容分发领域的尝鲜者,并一路高歌猛进。

数据显示,在2015年8月,今日头条单日阅读量是4个亿,今年3月份已增长到8亿。截至今年3月,今日头条有4.5亿注册用户,人均使用时常为60分钟,日均阅读量8亿。

“我们的个性化推荐策略是,后台数据库能记录用户的每一次动作,笔记、搜索、收藏,甚至细致到页面停留时间。根据数据会给用户打上标签,标签的数量多达150个。如果一个用户有多种偏好,就会打上多个标签,而同一篇文章也可能存在多种属性,这些数据库都会有记录。”今日头条运营高级总监陆芳透露,“在海量的精准数据下,客户端就能按照内容定位对文章进行分类推荐,基本能做到垂直内容精准分发。”

嗅觉敏锐的传统新闻门户显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转型动作频频。

腾讯新闻推新产品——天天快报,瞄准个性化服务,网易新闻则加大订阅信息的呈现,去年也推出网易热产品。今年开春,迎来成人礼的搜狐,推出其新闻客户端5.4版本,打开界面只需下拉,首屏将跳转到个性化阅读的“推荐流”,按照用户习惯推个性化内容,用户也可以自己“编辑推荐内容”,定制自己的阅读频道。

精准推送:重新让内容为王

数字媒体时代,点击率、浏览量等赤裸裸的数据已成为检验真金白银的“硬通货”,而对于阅读量过1000万的热门文章,在陆芳看来,几乎共同的特质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对我有用,我认为有趣,或牵动了我某一方面的神经”。

那么哪些内容才是牵动读者神经的高品质内容呢?笔者随机采访发现,受众更青睐于纯粹的、简洁的、不三俗的高品质资讯。

新闻客户端其实早已是个厮杀白热化的“红海”。据腾讯企鹅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接近半数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长不低于3小时,其中,新闻客户端成为看新闻首选,占54.9%,其次是社交应用,占比17.7%,而网站端的流量已下降到了全网的16.9%。

隐忧:浏览习惯涉及个人隐私

“之所以现在新闻客户端纷纷转型个性化定制,而不是简单的资讯发放,体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用户搜索和浏览习惯,判断你喜欢什么,这是‘意愿经济’的体现,所有的资讯都是为用户定制的。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只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需自己手动筛选,但坏处就是,这种点对点的传播,很有可能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笔者。

“用户的浏览使用习惯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根据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目前基本上是总体上、原则上的规定,而对于大数据、云计算,这种新生事物,具体执行的适用范围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朱巍说。

“其实,当你长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动屏蔽掉了其他原本有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很难说定制化之后的信息世界是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在中关村上班的杨一帆对笔者说。在谈及是否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时,“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被发现的一面,如果被黑客攻击让隐私暴露了,我觉得是件挺恐怖的事儿。” □范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