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记忆
·冯骁·
在人生的历程中,人们有许多的记忆,唯独对于清明的记忆可谓刻骨铭心。每年的清明前后,总会有一场或两场雨落下;有时是瓢泼大雨,有时是绵绵细雨,大多在夜里降临;次日便看见乡野、街道都是积水,都是雨过的痕迹。那一场场及时雨,是春雨,又是清明雨;是润田雨,又是润心雨。因为,在这个时节,人们更多的是去祭奠先烈、祭奠先祖前辈、祭奠故人。滴滴清明雨,仿佛滴滴清明泪,落在天边,流过心河,让人泛起无尽的怀念之情。
是清明成就了春雨,还是春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人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相思来。记得上小学时,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要跟随老师去韩城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长大后,我成为一名老师,又带领着学生们一同去烈士陵园扫墓,我给他们讲述在那历次战争中及和平年代为建设煤矿和保卫群众而牺牲的三百五十多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我还带领学生们在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的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心灵深处埋下对先烈肃然起敬的种子。后来,我与几个好友远足春游时,路过一处无名烈士墓园;这个烈士墓园虽然树木林立、绿草茵茵,一派肃穆的景象,但也隐含着丝丝凄凉。我与友人到附近的山坡上采来几束鲜艳的山花,献于无名烈士纪念碑前,以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在一个暑假里,我与两位车友远途跋涉。当我们依次来到石家庄烈士陵园、卢沟桥畔和万里长城时,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当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那时的他们是那样的年轻,是那样的朝气蓬勃,是那样的怀抱着一腔的憧憬和志愿;但无情的战火硝烟湮灭了他们美好的一切,他们死得其所。当我抚摸着卢沟桥上一个个石狮,抚摸着八达岭上一块块石砖,凝视着军事博物馆里一件件枪械,我仿佛看见仇恨的子弹正射向日本鬼子,我仿佛听到永定河水的呜咽和石狮的呐喊,仿佛远远望见不屈不饶的中国人民正矗立成永不屈服的万里长城……
清明的雨中和泥泞的山路上,总有三五成群的人们顶风冒雨,用一片真情点缀远山的寂寞。也有那孤儿寡母姗姗独行,濛濛细雨不时落在她们的孤影上。远山隐藏在云雾和雨雾里,在人们走过的地方,不时有湿漉的树木闪现出来,仿佛扫墓的人群。透过薄薄的雨雾,抬头仰望,只见墓园层层,千碑林立,烟雨蒙蒙,青草蓠蓠;那浓浓的雨雾笼罩着孤山,无声的细雨伴着凭吊的人们的泪水在悄然滴落。真可谓: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扫净墓碑上的尘土,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堆纸钱,遥寄一片片思亲之情。清明雨,滴滴落进心湖;清明泪,滴滴融进相思。每一滴清明雨,都仿佛是缅怀和思念的泪珠。当我们走过生活、走过人生、走过生命的坎坷,每一个人都会生出些许的感悟来,或对过去,或对当下,或对未来。人生的新路,从每一个早春开始,从每一个清明开始;清明雨可以洗涤心灵,让人清醒。因为,清明雨是最纯净的雨。
清明的记忆如同一片美丽的风景,古人将怀念构思成古色古香的民俗,让心情在这一天变得沉重起来,变得真诚起来;让心底爱的光芒在这一天闪耀起来,变成永恒不灭的心灯。在每一个人的感觉里,唯有清明最为真挚,唯有清明最为缠绵,唯有清明铭刻于心。清明时节,人们对已故亲人说出的话,既是对亲人绻绻的思念,也是对亲人的承诺。每一次扫墓,也是在清扫着我们的内心,让自己的心里变得更加清明。清明的记忆,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印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有一位诗人这样说过:“或许只有我们的平安才能让他们安息,或许只有我们的幸福才能让他们睡去。”我想,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个扫墓人的座右铭。牢记这句话,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要平安和幸福,更要牢记:我们要去像先烈、像父辈那样去奋斗,去拼搏,去为下一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才是清明的真谛!
(韩城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