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8日
观察·读书
04

点燃普通劳动者的生命之光

——读夏昼的诗集《温柔的火焰》

在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甚至文艺工作者更多地将眼光投向极少数的社会精英的时候,我们的职工作家夏昼先生却依然将目光聚焦在以“筑路者”为主体的普通大众身上,他以诗歌的名义,加以职业生涯的亲身体验和真实饱满的情感,打磨出有温度的《温柔的火焰》,枝枝蔓蔓地点燃了普通劳动者的生命之光。

夏昼,原名贺钢,当过知青、文艺工作者、企业报编辑记者,现任《铁路建设报》总编助理、陕西省企业报协副主席。他长期在企业文化和新闻宣传战线上工作,写下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和散文小说等,其新闻通讯《金牌工人窦铁成》曾获陕西新闻特等奖。但对于他的诗歌,我却是知之甚少。当这部8卷共125首诗歌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时,我也被他的“潜伏”所震惊。

细读这百余首几乎浸润着他心血的诗歌,我蓦然发现,在作者平静的外表下,内心世界是那么的激情澎湃。他特别善于潜心在生活的空隙捕捉诗意,将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体验融入诗作,读来干净、沉静、含蓄、耐品,使人容易进入诗的意境和氛围。一觉醒来/看到窗外的阳光照耀着雪/晃动的雪/渐渐地成为/温柔的火焰/在大地上/她是我梦中的情人/在我醒来的时候翩翩起舞/并且优雅地与我作别(《温柔的火焰》)。冬天是寒冷的,雪是洁白而冷色的,但梦眼蒙蒙的诗人却看到了火焰,而且是温柔的火焰。雪与火两种不相容的景象此刻被诗人营造的意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虚幻成瞬间的美丽。把诗写得如此美妙,这是出自“因兴趣而习诗”人之手吗?与《温柔的火焰》一样,这部诗集里的许多诗情画意都是在“潜心捕捉”灵感中悄然产生的,譬如《尘世里》、《似水流年》、《雨蒙蒙》、《到唐朝去》等等。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那么长时间,夏昼的诗歌题材涉猎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但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为普通劳动者而歌功颂德,深情讴歌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筑路者的正直、善良、理想、拼搏和无奈、苦闷、心声,甚至哀叹。《王师傅》里的老王,他就要退休了,却不幸在戈壁滩巡夜时突发心梗以身殉职:“戈壁滩总是有风的/那一天的风照例吹来/工友们抬起王师傅说/老王又要去巡夜了/要巡上很长时间”,读来感人而悲壮,一个以身殉职的普通劳动者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在写普通筑路者的诗中,《一个梦想》、《大碗酒》、《老月亮》、《在遥远的工地想家》等等,都散发着汗水和奉献精神。这些的诗作无疑是诗人在用“温柔的火焰,点燃普通劳动者的生命之光”,处处闪耀出人性关爱的高尚情怀,继而去唤醒全社会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护。

青藏铁路的建成,让国人振奋,令世界震惊。韩红的一曲刺破高原晴空的《天路》,唱出了包括西藏少数民族在内全国人民的心声。当我们陶醉在《天路》那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时,诗人首先想到的却是成千上万个筑路者为此付出的心血甚至生命。他在《听歌》里写道:“我听着/那些飘荡的音符/沉郁而明亮/是我那些/在天路上筑路的兄弟/在高高的海拔上/挪步/像烈日下的犬/在风沙雪野里喘息/使熟悉的劳作变得笨拙……”作为铁路建设报的记者,诗人多次到青藏铁路的一线建设工地采访,青藏高原旖旎的风光怎比得上筑路兄弟挥汗如雨大干的场景在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深刻?“而明亮的高原如洗的天空/触手可及/是闪着灵光的清澈河流/是我的兄弟/阳光下紫铜色的皮肤/映着那条天路/像鹰划过的影子/清晰地伸向远方”。伴随着歌声,从听觉到感觉再到幻觉,筑路者的光辉形象和高原的优美风光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诗歌的意境,产生出沁人心扉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因优美的旋律、强烈的艺术效果、明显的主题倾向,被中央电视台“散文与诗歌”栏目选中,播出后被广泛传颂,成为歌颂筑路者的经典之作。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