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16日
权益保障
03

杜绝暴力让医生安心看病

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在家中遇袭,被砍30余刀。在经过长达43个小时的连续抢救后,陈仲伟终因伤势过重,于7日抢救无效辞世。

这一事件余温未散,河北邯郸某三甲医院9日又发生一起医闹事件,患方将冰棺摆放到医院病房。时隔仅一日,重庆市、江西两地于同一天发生暴力伤医事件。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主任汪永钦被三名就诊者砍伤,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肖祖克在病房遭到几名患者家属的围殴。目前,犯罪嫌疑人均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

暴力伤医事件让医患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医生群体乃至医疗环境的反思:伤医事件对医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当下医患关系为何如此紧张?医生群体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暴力伤医加剧医生困惑感

“愤慨!”谈到对广东陈仲伟医生被袭一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主任医师张亮用这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

张亮表示,谁也没有权利暴力行凶,即使是患者,也不能肆意伤害医生。“暴力伤医是触犯法律的。”

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显然给医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张亮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恶性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出现,会让医生有一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恐惧感,而这种潜在的危险又具有不确定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作为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人身安全都没了保证,医生们哪还有心思给患者看病?”

担忧的绝非张亮一人。陈仲伟的死,尽管是一起极端个案,且行凶者有精神病史,但在医疗卫生界引起的反响可谓剧烈。事情发生后,不少医务工作者用黑丝带作为自己社交应用的头像,与之相关的感叹与吐槽,一时充斥着朋友圈。

一位医生曾在微信朋友圈诉说自己的无奈和心寒:“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广州一位德高望重的主任医师活活被砍死,只有同行们在默哀……这个社会病了,不想再说些什么,在从医路上,且行且珍惜吧。”

同样感到心塞的还有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医师周静芳,她告诉记者,“尤其是在论坛上看到一些普通群众的评论,相当一部分人对医生还是有偏见的。”

张亮坦言,伤医事件频现,会使医务人员看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他表示,医生本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甚至是中坚力量,但现在的情况是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遭到凌辱,加剧了医生群体的无助和困惑感。

医患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

“暴力伤医肯定不对,是违法的。不过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我对医生的印象也确实不佳。”在天津工作的刘女士向记者抱怨,她到医院看病时遇到的大部分医生,态度都是冷冰冰的。

“都说‘医者父母心’,可是看病的时候,虽然你着急,但医生甚至都还没听清楚什么病症,就叫你做检查。还有就是我候诊排队等一两个小时,医生两三分钟就给我看完了。”

“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状况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这一严重透支的医疗状态,让医患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一项统计显示,因医院一方引起的医患纠纷中,40%是因为医务人员态度冷漠。

患者不满意,医生也有自己的苦楚。北京某三甲医院医师李小萌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她理解患者看病很难,但是医生也不容易,工作严重超负荷。据粗略统计,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量是73亿人次,而执业医师数量只有230万左右。这样的话,平均每个医生全年要接诊3000多个病人,一年365天无休的话,平均每天要接诊近10人。

张亮坦言,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和帮助需要时间,但在高工作强度和压力下,付出和回报又不对等,医生难免流露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就医感受不佳。

在周静芳看来,医患矛盾、暴力伤医的背后,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其一,医院是直面生死的地方,所以出现问题后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概率高一些;其二,医生和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不能很好地站在彼此立场上去沟通,难免会有矛盾;其三,诸如以药养医之类的政策,让患者对医院、医生有很大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曾指出体制原因给医生公信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他表示:“中国的医生是靠卖药靠用设备开检查来生存的,这个公信力当然要受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还不如说是医院的公益性体制严重歪曲造成的。”

李小萌也强调,现在整个社会对医患矛盾的导向过于激化,过度强调医患之间的矛盾面,而忽视了背后的体制问题。另外,暴力伤医频现,与医生群体缺乏保护有关。虽然“医闹”已经“入刑”,但“伤医”还未入刑,“伤医入刑”对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至关重要,但目前对于杜绝伤医事件,缺少及时有效的措施。

多管齐下缓解医患关系

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显示,近年来,73.33%的三甲医院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59.63%的医院院长曾受到围攻威胁。如何保障医生群体的人身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锋在接受此前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医院里面实行的暴力行为,是一个犯罪的行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公安去制止,从而保证一个正常的秩序。

李小萌认为,医院亟须加强保卫工作。令李小萌感到欣慰的是,今年3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始终保持对涉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医院及周边的秩序维护工作,进一步调整警力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涉医事件现场处置能力,健全警医联动机制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今年2月曾指出,伤医、扰乱医疗秩序属于违法犯罪,对于违法犯罪一定要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零容忍。他还表示,要把医疗纠纷的处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的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的制度。

在张亮看来,医患关系紧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医患之间缺少沟通。据他介绍,很多病症门诊时间很难完全解决,医生出诊时间有限,患者复诊时间又长,就导致患者得不到很好的咨询。他曾在微信创建一个“医患交流群”,在群里为患者答疑解惑,方便为病人及时解答问题。

(文中部分人物名字为化名)(朱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