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27日
头版
01

把“有意义”的事做出“真效果”

近期以来,从民警执法,到手抄党章,舆情的演变,再次向人们展示了新媒体上下互动、内外互动、虚实互动的格局,也再次提出了面对新的舆论场怎样关切民意、锤炼作风、增进能力的命题。换言之,伴随着舆论生成机制的变化,今天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如何践行“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要求?如何设置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的议题?如何在与网民的对话中改进工作?

回答这些命题,自然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比如对“时、度、效”更为精准的把握,对网络“极化言论”更为理性的应对,等等。而从深层次来看,更要看到网络是现实的折射,这种折射尽管不时会有失真之处,却也是不可回避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讲,更为本质的“新媒体素养”,是要善于通过网络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甚至是通过网络舆情,反思自己是否落后于网民的成长脚步、认清自己与现代治理要求的现实差距。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警惕“作秀”的诱惑,防止那种“做给别人看”的形式主义。为何?就因为形式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总在“形式主义解决”中获得重生。我们必须指出,形式主义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它不仅有名无实,还会让一切工作走样变味。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地方的形式主义,很可能在网上被“上纲上线”,最后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有人说,现代政治是一种参与政治。身处新媒体时代,讲话办事出现纰漏并不可怕,有了负面舆情也非不可挽回,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有所反省、有所收获,并时刻在这种互动中保持初心、不忘本心。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因为此,领导干部不妨时常照照新媒体这面镜子,“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诚心正意、拒绝作秀,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效果。 (范正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