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30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杨绛,隐在民间 柔软的夜色 轨枕情 豌豆情 卖香饭 石榴花 又到一年麦收时 身边的幸福 沣河堰情思 青山醉云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沣河堰情思

□赵小茹

从古都西安市中心钟楼西行约30公里,一条宽约300米、南北流向的河流横在眼前。

河流名曰沣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沣峪,系著名的“八水绕长安”之一水。据传说,沣河伴随盘古开天辟地而始,经大禹治理而清纯秀丽,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与沣河美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是两岸高出地面五、六米,常年花红柳绿、树木成荫的河堰。

冬天刚过,河堰两侧一夜之间遍地绽放起黄灿灿的迎春花,向世界最先报告春的信息。于是,休眠了一冬的花草树木纷纷脱掉笨拙的衣袄,舒枝展叶,争奇斗艳,彰显生命的姿采。红花绿叶密密地交织着,远远望去,如锦,似缎,像毯,美不胜收。

盛夏的沣河堰是孩子们撒欢儿的乐园。绿树成荫的堰上好像一张巨大的凉伞,将火辣辣的烈日和滚滚热浪严严实实地拦截在外。大伙儿尽情地歌唱、快乐地游戏,幸福的欢声笑语写满童年的日记。

金秋是沣河堰上收获的季节。石榴、桃子、苹果、鸭梨、柿子、山楂、枣子、核桃,好像一个个调皮的胖娃娃,在枝头尽情地荡着秋千,微风拂过,幽幽果香飘荡开来,馋人的眼,醉人的心。

寒冬腊月,大雪包裹中的沣河堰,好像一望无际的长城,壮观如龙,威武若虎,守卫着一方平安。

岁月定格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像魔鬼一样张牙舞爪,全国各地饿死者不计其数。为了活命,沣河两岸群众将周边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全都啃光了,甚至连老鼠洞、鸟窝、长虫穴都掏了个底朝天,仍无法缓解“饿魔”的折磨。沣河堰上成片的植被、树木,在最危难的时刻成为群众的救命稻草——树皮被剥下,晒干、捣碎、熬成汤;树叶被撸光,作为蔬菜和主食;甚至连树干、树枝、树根都未能幸免,被砍的砍,伐的伐,挖的挖,不等晒干便当作柴烧。眼看如图似画的河堰美景顷刻间变得面目全非,群众的内心比刀割还难受。可是,生存是头等大事,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前些年,由于各地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致使地球以气候反常、震灾突现、水患频生等方式对人类给予警示。赖以生存的生态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清醒地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家园,以加倍的感恩之情,投入到保护沣河堰的行动中——每年春天义务植树补苗,为沣河堰增添生命气息;火灾易发时节组织专人护林守堰,防止火灾和林木被盗发生。人们惊喜地发现,荒凉多年的河堰好似一位十八变的怀春少女,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那久违的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硕果累累的醉人景象和浓浓的乡情乡韵,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播入人们的心田,融入人们的血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