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建筑业保证金大起底
上万亿资金是如何沉淀的?
(上接一版)
禁止长期留置不退还
中国建筑业协会曾专门进行“建筑业企业各类保证金制度调查”。结果显示,各类保证金多以现金形式缴纳、预留,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特别是数额大、留置时间长的质量保证金,对企业影响最为严重。
据对截止2011年末竣工的8848个项目分析,工程竣工结算后2年以内全额返还质保金的项目3586个,占40.53%;2至5年全额返还的项目4646个,占52.51%;超过5年未返还的项目616个,占6.96%。
也就是说,数额庞大的保证金,在工程竣工结算后并不能及时返还,而是要拖上三五年。
确保及时返还,是这次保障金清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要求:“取消的保证金2016年底前退还相关企业;保留的保证金,确保按时返还。”
银行保函取代现金
从中国建筑业协会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情况看,绝大多数施工项目的保证金采用的是现金方式。保证方式的单一,也是造成施工企业负担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工程中,为了分散风险,保护市场主体的利益,普遍施行的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模式是银行保函担保模式。据北京大学教授楼建波教授介绍,银行保函就是由银行充当担保人,出具银行保函,向权利人签发信用证明。若被担保人因故违约,银行将付给权利人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中建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介绍,在国际承包工程中,业主为了避免承包商违约失控而蒙受损失,通常要求承包商提供经济担保,这是买方市场的特点之一,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由于现金抵押直接影响到承包商的流动资金周转,而保险公司在向业主提供保证金时又相当复杂,并且担保金额较高,因此常见的是通过银行出具的保证金保函,也常称之为保函。银行出具保函的担保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承包商履行合同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因为银行不愿为信誉欠佳或资不抵债的承包商提供经济担保,客观上也起到了净化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作用。
中国建筑业协会也在其调研报告中建议,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应与企业信用状况挂钩,广泛采用银行保函的方式。政府投资或国有资本投资控股的项目,应优先采用银行保函的方式进行保证,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住建部副部长易军在上述的吹风会上透露,国务院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决定“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对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建筑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法制网记者 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