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神 致敬先烈
6月17日晚,有幸在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观看了一部讲述军工故事的话剧《秦岭深处》。该剧以秦岭深处的军工科研生产为背景,以军工人的情感、追求和奉献为主线,生动地刻画了一批在秦岭深处奉献着青春、爱情甚至生命的新时代军工人,反映了和平环境下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理解和实践,彰显了家国情怀,更是中国精神的一种升华和体现。
“我就和导弹过一辈子!”这是话剧《秦岭深处》主角周大军的一句台词,就是这句台词,当时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主人公那种义无反顾、坚如磐石的国家情怀,在面对爱情与事业的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坚守追求的感人故事,让我深入其中感同身受,使我想起了在基层工作和援藏时的种种事情,有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生活的使命与责任;有与百姓同守边疆的国家情怀;有与干部群众共同破解民生难题的创业激情;有与当地干部、百姓相处点点滴滴的真挚感情。
“打出去的尖端导弹,就是放飞的和平鸽。”这也是周大军的一句台词。这是两个人对理想和人生意义的争执,也是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各自思考,话剧的结尾就是以这个人类永恒话题的现实主义思考为剧终,这仍然是一个永恒的现实主义话题。
“导弹落地,精神不能落地。”这是话剧《秦岭深处》厂长罗天柱一句台词。面对导弹试验失败血的代价,军工人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精神,化悲痛为力量,不畏艰险、拼搏奋进,最终通过凝聚全厂职工力量,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成功研制出“秦岭飞狐”反坦克导弹。
该剧是作者长年在军工企业生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经过数十次艺术打磨所创作的作品。这部话剧的上演,对当下社会状况、对年轻一代的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剧中体现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正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要素;剧中体现的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责任感,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使命意识;剧中讲述的第一代军工人和烈士们的故事,给当今现实世界输送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