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28日

陕西工人报视野 伟大的历史起点 爱泼斯坦的中国人生:见证红色中国的发展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爱泼斯坦的中国人生:见证红色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当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见证者。他就是被人们誉为“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见证中国,写作一生”的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二战中,爱泼斯坦的报道是西方了解中国战场的重要途径。他敏锐地看到:“同正规战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收回了对没有公路的偏僻农村的控制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节节前进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虽然前进的速度比较慢,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大有希望的。”他的报道,真实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中波澜壮阔的诸多侧面。

1944年5月至10月,爱泼斯坦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突破层层阻力从重庆赴延安根据地采访。他认为这次的行程和报道对世界舆论来讲,是一次重新发现,即中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的共同斗争中具有的政治、军事潜力,而这种力量长期以来被国民党的谎言和新闻所掩盖。在根据地,爱泼斯坦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导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了根据地面临的困难,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崭新气象,与国民党在后方的腐败丛生、妥协投降、丧失斗志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在给妻子邱茉莉的信中,他动情地说:“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深信,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证明这一点。”

抗战结束后,爱泼斯坦曾有过在美国短暂工作的经历。当他1951年返回中国时,满眼生动的变化和蓬勃的景象让他感到,“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一再表明,他们的目标不光是撤销或替换掌权的反动政客,而是改变整个中国社会,这样它才能为90%的劳动人民服务而不是对他们进行掠夺。”在爱泼斯坦的晚年,他还亲眼见证了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最后留存的著述中,他写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从一开始,就不断地有人宣布它的‘死亡’,但直到现在,它一再地复活,并被奉为实践的指南。上个世纪90年代和后来这段时期,中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提高全国的生产力,取得的成果是相当惊人的,中国在发展的速度方面跃居世界前列。”

爱泼斯坦的一生,几乎见证了整个红色中国的孕育和发展。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的热爱,他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 □高嵩 杨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