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凰涅槃:象山矿井的自救
1至4月,象山煤矿吨煤成本132.51元/吨,比去年下降了86.05元/吨;材料成本11.76元/吨,比去年下降了13.69元/吨。这一成本接近陕北先进矿井水平。
元月份,矿井盈利329万元;
三月份,盈利4万元;
四月份,盈利479万元。
成本跳水,利润走高。作为一座渭北矿区,这是一个奇迹!
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的“寒冬”持续,市场疲软,煤价下跌,成本压力巨大,象山矿仅去年月亏损就达2700万元,矿井“关停并转”的呼声已把象山矿井推到了生死边沿的风口浪尖。
关抑或开,都是难题!
2015年12月,陕煤集团公司董事长痛下决心:半年时间内,韩城矿业几个矿井盈利就继续生产,否则一个字——关。
扭亏,成了象山矿唯一的出路;作为韩城矿业公司主力矿井,扭亏,也事关韩城老矿区的未来。
2015年12月30日晚,象山矿矿级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开了一夜,交锋、辩论出的思路就是“四减四增”,减头、减面、减系统、减人,减人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科技增效。
2016年元月1日,象山矿上召开了治亏创效动员会,吹响了治亏创效保矿井的“集结号”。
“三招激活一潭死水”
象山矿井是一个典型的高瓦斯和水文地质复杂型矿井,用人多,系统战线长,地质条件复杂,煤质差,煤价低,成本大,市场很不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象山矿井以铁的手腕,出台了“三招”强硬措施,激活了矿井沉寂多年的“一潭死水”。
第一招:减头减面。2014年,矿井为了保证生产接续不受影响,共配备了14个掘进头。今年,为了降低成本,实行采区集中生产,2016年全矿井布置了一个生产采区,两个回采工作面,3#煤、5#煤各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进行回采。目前,全矿井掘进头由14个减至为3个,采煤面由4个减至为2个,减少了人员,降低了成本费用。
第二招:减系统。针对井下系统老化,不利于安全生产,成本费用压力大的实际,3月份果断地关闭了北采系统和小井南二、北二系统,大大节省了成本以及工资费用。
第三招:减人。面对重重压力,面对各方面的干扰,矿长高金波拍板:“只有力排众议,顶住压力,才能保证减人安置分流工作顺利进行。
快刀斩乱麻。矿井出台了人员分流标准、定岗定员、剥离富余人员程序、安置渠道、相应待遇等相关配套文件政策,还采取了机关合并、考试竞聘,转岗放假、离岗退养、终止合同、内部待岗、内部转岗、政府公益性岗位以及自谋职业等相关措施,同时,成立了分流安置咨询室和监督领导小组,有力地推动了精减安置分流工作。
在减人过程中,矿级领导主动带头,严格按政策规定秉公办事。矿长高金波亲自要求把他的两名亲属减掉。党委书记李继田有几个亲戚在矿区工作,这次减人分流,他坚持原则坚决不打招呼,结果几个亲戚被减了下来,有人暗地里骂他“白眼狼”。通风副矿长赵军利主动建议把自己的妻子减掉了。领导带头,不徇私情,影响和推动了全矿的减人分流安置工作,全矿井呈现出了无一人上访闹事,矿区平稳和谐的新局面。截止到5月30日,全矿减去人员864人,其中90%以上已得到了妥善安置,月节约工资成本费用1000多万元。
“只有实实在在地干,才能打赢硬仗”
高金波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只有实实在在地干,严严细细地管,才能打赢治亏创效这场硬仗。”沿着这条思路,象山矿成本归口部室在治亏创效攻坚战中,拼了。
财务部门推行班组核算,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区队部室,使经营管理做到了日清日结,调度室大屏上每天都醒目地显示各区队、部室班组核算结果,时时警示管理人员绷紧节资降耗这根弦。
依靠科技增效益。生产技术部元月份在21307工作面推行卸压沿空留巷科技项目试验,综合成本由10020元,降低4170元,每米节约费用6000多元,全年节省费用可达到700多万元。同时,先后在21507等两个工作面均采用远程距离供电供液,每400米左右使用一台组合列车车场,运输巷断面由5.0米缩小为4.2米,减少锚杆等材料消耗,每米减少费用109.5元,全年按7000米进尺计算,可节省费用86.54万元。支护管理上对回收的卡栏、托板、托梁、三用阀进行自修,到5月份,修理各种支护小配件560多台(件),节约费用56万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本增效。机电动力部设备配件运用互联网比价采购的方式,每件设备价格比过去降低20%左右。在机电副矿长薛敏兴的亲自安排督导下,机电动力部分别成立了水泵维修组、电器开关维修组、气动锚杆维修组,每个小组配备1到3人。矿上邀请设备厂专家给维修人员现场培训,讲解维修知识,传授技艺,使维修小组人员掌握了维修技能。去年全年水泵费用300多万元,每季度70多万元,今年1至5月份共维修水泵45台,为矿上节省费用71.6万元,预计全年可节省费用300万元。开关电器维修组3名维修工工作主动,加班延点,截止到5月份,大修开关电器117台,节约费用75.3万元,全年可节约200多万元。气动锚杆小组从四月份开始维修,两个月时间维修锚杆37台,节约资金12万元。
队上还派专人到三个维修点接受培训后,再回到队上维修,先后培训维修技术工人36名,形成井下、区队、地面维修三级运行机制。
机械化部把增收节资的重点放在了综采工作面,对综采设备及其配套部件实行部门和区队自修,杜绝了外委修理。5个月来,共维修乳化液泵、油包、采煤机、刮板、高压管、电机等设备配件76台(件),节约资金76万元。
通风管理部从自身做起,优化本煤层钻孔施工,把原来的运回两巷打钻改为只在回风打钻,钻孔数量628个,护孔花管数量减少2043个,节约费用100多万元。同时,5个多月回收修复费旧风筒800多米,复用率达到70%以上。
材料管理部对小型材料严格过程考核,实行定额管理,双向挂钩。材料跟踪小组深入井下现场掌握材料用途去向,回收钻头、钻杆、工器具等300多台(件),电缆3200余米,杜绝了材料浪费。
“只有做出样子,职工才愿跟你干”
“我矿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党员干部只有在治亏创效中做出样子,职工才会服你,他们才能跟着你干。”这是象山矿党委书记李继田在多次会议上常讲的几句话。
全矿15个党支部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东风,都成立了党员回收复用维修小组,5个多月,各党支部共回收废旧设备配件3900多台(件),复用率达47.6%以上,为矿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党委工作部、纪委、工会全程参与安置分流的监督管理,把民主管理融入到了安置分流工作的方方面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机关干部服务基层、服务井下成为常态,今年以来,为基层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630多件(次)。
同时,矿上封存上交了8辆小车,11名矿领导取消了专用车,年节省费用20多万元。也取消了领导办公室的花盆,年节省租赁费用2万多元。目前,全矿职工人人算账,个个节约的风气已经形成。
在矿公示栏,矿上所有职工的收入一览无余。矿长高金波、书记李继田3月份的工资总额都是8200元,实发都是7815元,矿长、书记是领导班子最高的,其他人都低于这一数字;而综采一队职工王建彬实发11412.9元、刘新华实发10444.5元,工资表上,比矿领导收入高的比比皆是。
人员减少了,成本降低了,煤炭质量提高了,价格走高了,利润上来了,员工收入也高了……在渭北老矿区低迷的大背景中,这里呈现了不一样的景象!
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段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