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年“幸福天路”
编者按:7月1日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10周年的日子,驰骋在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巨龙,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再一次挺起了脊梁。青藏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我国实施战略标志性工程和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建设者们在青藏铁路施工中攻克冻土、环保、缺氧等一道道世界性难题,锻造出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铺架精神。
纪实的语言是摄影语言中最诚实、最质朴的元素,也是摄影人一直追求和探索的归结点。片子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他们身处艰苦环境,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给这组影像注入了新的主题。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能够给我们这个时代,以清晰的造像。更能使我们领悟到新闻和纪实摄影的隽永和力量。
远古的呼唤 杜芳栋 摄
2016年7月1日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也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10周年的日子。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称为“幸福天路”。
现在回想十年前艰苦奋战“天路”时的情景,相信会让无数青藏铁路建设者感慨万分。人们不会忘记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这些平凡的人群,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青藏铁路的建设默默奉献着。
“唐古拉”藏语的意思是“雄鹰飞不过的高山”,当地民谣说:“唐古拉,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这里是离天最近,距家最远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7%。恶劣的环境使雪域高原千百年来荒芜人烟,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海拔5072米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铁路建设者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洒在这片昔日的“生命禁区”。
“天大地大没有反应大,爹亲娘亲不如氧气亲”,担负青藏铁路西藏境内安多至唐古拉山越岭地段94公里铺轨,架桥854孔施工任务的中铁一局新运公司青藏铁路铺架项目部安多分部,担负全线唯一一段远离青藏公路的线路,是青藏铁路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施工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段工程,且桥梁密集,占整个线路的四分之一。
面对高原恶劣的环境,建设者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淳朴、善良、拼搏、奉献、无私……虽然有的人已经退休了,但他们对青藏铁路建设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也为青藏两省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年,弹指一挥间,高原新城发生了巨变。今日的城市与往昔已不能同日而语。现在回想起在西藏工作的日日夜夜,这一群平凡伟大的人们,他们也是一步步走到了唐古拉山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在记忆的长河里留下几多珍贵和难忘的镜头。匆匆一瞥的十年,远去的是不变的历史,留下的是难忘和永恒。今天再回顾当年奋战“天路”时情景,那些曾经为青藏铁路建设奉献了热血和青春的人们,他们平凡而伟大,将被载入史册,被人们永远铭记。 (刘顺良)
当年就是这样吃午餐的
高原上的端午
就是这样变通、平凡的人们,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工程
雪域高原铺天路
他们的背影瞬间高大了
挺进高原。 杜芳栋 摄
为藏族同胞义诊
忘情唐古拉
青藏铁路经过我的家
夜架 杜芳栋 摄
修筑青藏铁路所用的火车都是用汽车“背”着上高原的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刘顺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