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聚精会神学理论 采风中处处留心皆新闻
——本报2016年度新闻通讯员培训班掠影
期待再相聚
秦岭巍峨依旧,渭水长流不息。
在山城宝鸡举办的本报2016年度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已经结束多日,但是与学员们同学习、共采风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尽管手机因为图片、视频过多而反应缓慢,我还是舍不得删去培训班微信群中的内容,哪怕是一幅图片、一段文字。一方面是为了编辑这期专版,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是为了珍藏这段美好的回忆,偶尔翻看,大家的音容笑貌又会浮现眼前……
从4月下旬酝酿策划到7月上旬逐步落实,在本期通讯员培训班的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始终心怀忐忑、寝食难安,唯恐因为某个环节的疏漏,致使整体计划停滞不前。所幸我们有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有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和宝鸡卷烟厂的鼎力相助、有全体学员的包容理解,培训班得以如期举行并圆满落幕。
在此,我们要深深地鞠上一躬!
培训班是交流平台,也是桥梁纽带。在这里大家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结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新朋友。愿我们共同讲好劳模故事,唱响工会声音,推动全省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重逢像首歌,期待再相聚! (田永刚)
学员心语
当面对一个个劳模的时候,当阅读他们事迹材料的时候,我往往难以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听了老师的讲课,我恍然大悟:只要多用心、多动脑,多下功夫,工会新闻报道就会鲜活生动。
——西安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 曹金合
七月流火,同行云集。薪火传承,探讨“宣传真谛”通心灵。
四天集训,群英荟萃。咬文嚼字,激活“末梢神经”接地气!
——大唐宝鸡热电厂 胡小进
从2011年第一篇稿件在《陕西工人报》发表,到参加2016年报社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陕西工人报》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陕煤运销集团 邢献舜
7月7日,抗战纪念日。这一天,我在宝鸡卷烟厂看到从烟叶入厂、制丝、卷包到机器人智能搬运成品烟箱入库,几乎全是机械自动化,再参观了烟厂的发展史,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民族的崛起!“勿忘国耻,不忘初心”,奋力拼搏、继续前进!
——铜川市妇幼保健院 张淑玲
与其说是参加通讯员培训,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心灵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一番。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李慧
总有那么多的离别,来不及说再见。流火七月,我站在渭水河畔说再见,说过了再见,希望都能再见。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西安工程有限公司 王洪兰
报社编辑记者和大家交流,那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那实打实、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那低调朴实而又闪亮的登场,将培训推向高潮,让人永生难忘! ——杨凌示范区总工会 张雨萍
若干年前,我曾作为被采访对象与“陕工报”有过亲密接触,如今又有幸参加通讯员培训,真是受益良多!
——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 满咏
新闻写作也需要工匠精神,匠心是写好新闻作品的前提。我们都是来自企业的通讯员,“工匠精神”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陕煤运销集团销售分公司 孙虎
这次培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我在工会新闻写作技巧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极大的帮助。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郝晨宇
基层通讯员是弘扬正能量的主力军,我们要扎根一线,细心记录,善于捕捉,练就慧眼,传播不一样的新闻。
——龙钢集团宝鸡轧钢有限公司 王萍萍
通讯员培训班的老师们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我们阐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写好工会新闻稿件,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机电安装公司 刘静
此次培训,激发了我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还认识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我将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张卉
通过本次学习,我一定要增强“新闻意识”,积极用“新闻眼”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宝鸡市人民医院 白雅红
几天的培训,我们都在一个教室,虽然不曾说过一句话,但这份同学情在分别时仍然不舍。虽然我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对彼此还没有太深的印象,但通过微信群我们也能联通彼此,交流心得。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苗郭鑫
希望我们的微信群成为一个“永不结业的培训班”。
——陕煤韩城矿区工会 仲琪
感谢陕西工人报社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平台,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申春宁
本版图片由学员马星星、刘文霞、张惠永、陈军荣、崔霞、宋海珍、蔺文杰、肖文权、关丽萍、康志兵、杨娜妮、张建民、许雯婧、刘社虎、白凌志、张琦、王保民和本报记者郭玉军、刘强拍摄。
“学员作品选登”见今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