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好去产能攻坚战②
没有了工作 五万职工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刘公望
由于资源赋存条件和历史原因,陕煤旗下关中四个老区不到3000万吨的煤炭产能,却承担了6万多名职工的就业。在煤炭黄金十年时期,生产经营还有一些微利,从2012年开始,就逐年亏损,2015年亏损了40多亿。由于煤款拖欠严重,导致职工工资在已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不能按时发放。
据了解,陕煤关闭的18对矿井涉及人员4.6万人。加上陕钢集团在升级提效过程中需要精简的数千人,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深度调整过程中,陕煤系统至少有五万名职工需要分流安置。
没有无需代价的改革,面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改革。一方面陕煤忍痛关闭一批鸡肋矿井,上百亿资产缩水;另一方面,全力将改革对职工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三去一降一补”大调整战略背景下,陕煤提出的“一退一进一稳”(“一退”就是利用政策做好对关中老区没有竞争优势的产能加大力度退出;“一进”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彬黄和榆林两个矿区在建项目的核准。既能为落后产能退出人员安置腾挪空间,又能实现规模和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一稳”就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妥善安置分流下岗、待岗、转岗职工,稳定煤炭职工队伍。)应对策略中,处处显露出对职工利益的维护和保障。
陕钢:清退外委自己干
2015年,连年亏损的陕钢集团频临“弹尽粮绝”,异常严峻的形势迫使陕钢在国家宏观政策出台前即已展开了全员优化工作。
陕钢旗下骨干企业龙钢公司从此前1.5万人,到年底前精简到不足1万人。以龙钢公司棒三生产线为例,在轧线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现在减少用人40余人,管理人员比原来减少5—10人;对减少下来的富余人员,公司成立就业安置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进行培训后进行再分配,同时保持一定的待岗职工,形成竞争上岗压力。
2015年,整个陕钢集团共减员5377人,其中合同制用工减员1129人,清理外委外包4211人。2016年以来,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精简各级机构和管理人员,并加大劳务外包清理力度,1-4月份再减少劳动用工1450人,从而使整个集团的劳动用工总量首次低于2万人。
铜川:走出去找“饭”
2015年9月底,铜川矿业公司旗下的王石凹、徐家沟、鸭口3对矿井关闭,这意味着有4266人需要进行重新安置。加上计划关闭的金华山、东坡煤矿及其配套的选煤厂,又将产生待分流人员4977人。近万名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成为铜川矿业公司的头等大事。
“我们有多年的煤矿管理经验、众多技术人才,可以说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这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撇开这些优势走出去重新创业再发展,难度会比较大,所以我们还离不开煤矿这个行业,在有资源、没有矿的情况下,我们要走出去,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间接地拥有资源。”铜川矿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蓬这样说道。2014年,该公司组织成立了7个企业转型专题调研组,对企业转型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摸底查摆,形成“由过去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型向煤矿综合专业化服务型转变”、“由煤炭单一专业向邻近专业转变”的基本思路,老矿区开始全面尝试“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014年11月26日早晨7点多,矿工滕建德和其他33名工友告别送行的家属、领导、工友,前往位于陕北的陕西延长石油矿业公司魏墙煤矿,成为徐家沟对外发展的先遣军。
2015年9月,王石凹煤矿第一批远赴千里之外的府谷新元洁能电厂承接皮带运输的62名职工走进了从未进入的领域——电厂。
近两年来,这种“自我救赎”的二次创业模式在铜川矿业公司风生水起。徐家沟矿与魏墙煤矿的合作,通过劳务输出分流安置人员200余人,全年创收1600多万元;铁运公司承担了榆横铁路线一期工程33.2公里铁路线的机务运行业务;物资供应分公司加强与陕汽东铭和美鑫公司等单位的合作,拓展物流贸易;奥博集团川普公司在兴平市承包施工水利工程,华建公司的门窗产品80%已销售到了局外市场,整个奥博集团外部市场销售额达3000万元……
彬长矿业:腾挪岗位给“兄弟”
陕煤“去产能”,重心不仅仅是关停落后产能矿井,更核心的要义是最大限度地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彬长矿业当机立断:清理退出外委队伍,组建以老局分流人员为主体的内部队伍。
根据彬长公司清退外委队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大佛寺矿7个外委队伍,胡家河矿5个外委队伍,今年内全部退出。文家坡矿12个外委队伍,今年底前,由自有队伍置换退出。小庄矿11个外委队伍,2017年3月底前全部退出。孟村矿3个外委项目部8个掘进头,2017年12月底全部由自有队伍置换退出。?
通过腾挪,彬长公司矿井单位生产人员需求2500余人。这些岗位,将张开怀抱积极接纳系统内“关停并转”矿井富余人员。最近,彬长矿业公司出台《澄合矿业公司成建制划转分流人员招聘及培训安置实施方案》,从现在到2017年前,有步骤接纳澄合矿业公司富余分流人员。
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自我“减肥瘦身”,依靠自身优势搏击市场开展自救,挖掘内部新建企业人力空间异地分流安置,数万名职工重新走上了新岗位。除了这些主要手段外,陕煤更多困难企业依靠当地政府扶持,把目光转向第三产业,工伤护理公司、月嫂公司、居家养老公司、旅游公司、家政服务、社区保洁、保安公司、租车公司等迅速兴起,不断创造出更多岗位,千方百计妥善安置更多的分流、待岗、转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