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忠于梦想 不畏艰困
肖燕:用诗歌点亮平凡生活
肖燕在诗歌创作中
“如果我们俩交往,就像是一个画家,画了一幅蕴意深长的画,久久地供人欣赏。那么,我就背起一个锄头,翻过对面那座山,去挖一个深深的坑,将这幅画埋起来……”这是农民诗人肖燕的诗歌《一幅画》里的诗句。17岁至今,肖燕利用闲暇之余写了100余首诗歌,还同别人出了本诗集。
今年43岁的肖燕出生在汉中市西乡县城关镇的一个农村,17岁起,酷爱文学的她想着法子读书。学校图书馆的世界名著和诗歌集看完了,便到校外一些小书店租书。她经常少吃一个馒头,节省一两毛钱租书。在校刊上发表了几篇诗歌后,被称为校园诗人的她走上了业余创作之路。
为了实现诗歌梦想,20岁出头的她来到西安打工。当学徒、开花店、做销售、失业后打零工……生活的不易,柴米油盐的琐碎没有消磨掉她对诗歌的热爱。她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了省钱,她报名老年大学,学习诗歌、舞蹈和音乐。学习提升了她对诗歌的鉴赏和认知能力。2005年至今,她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密密麻麻写满了七个大笔记本。
“创作没有固定的时间,半夜有了灵感,就爬起来写。早晨有灵感,就早晨写。”肖燕说。然而,要写出好作品,并不轻松。作品《两只蝴蝶》,有梁祝的影子,意境优美,触动年轻情侣的痛点,网络点击率极高,其灵感来自房门后的两只彩色蝴蝶标本。她回忆说,夜梦蝴蝶头上飞,起身爬格写诗句。
写诗,还是一种情怀。肖燕在自己的诗歌《枫林》中写道,与凡人为伍,与“放纵”为伴,我是新时代的民间诗人。她说,“凡人”是指自己同一起打工的农村人一样,过着底层人的生活;“放纵”是指生活和创作需要有敢于尝试的理想主义情怀。肖燕说,自己一直努力赚钱养活自己,不放弃诗歌创作。刚强的性格铸就了不平凡,正如她在作品《我为什么写诗》中所说的:“我比村姑,只多了一种情怀。”
古人说,人过四十不学艺。然而,肖燕从未放弃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几年前,偶然看到陕台《都市碎戏》招聘演员,她大胆尝试,在一些电视、电影中客串起小角色。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还同四名草根诗人联合出了本诗集《关中诗魂》,其中,她的作品占了22篇。
肖燕的诗歌,用她自己的话说属于“民间派”。描写爱情的作品占了较多的篇幅,其次是写生活感悟的。
“我打算自己单独出本诗集。”谈起未来,肖燕说,她争取写出更高水准的作品。
永不放弃梦想,面对生活永远热泪盈眶。艰困不能磨灭她对更高天空的向往。创作,让她的生活色彩斑斓,这便是一个打工者面对艰辛生活所能写出的最令人感动的诗歌。
文/图 本报记者 薛生贵
肖燕写满诗歌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