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理论与实践 陕化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效果评价 关于安全文化“落地”标准的探讨 从“三角形理论”说安全发展 浅谈企业电视新闻的采编合一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理论与实践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理论与实践
08

浅谈企业电视新闻的采编合一

王玉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每一条新闻都是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的:首先,进行实际采访,采集相关视频和文字信息;第二,对采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新闻事实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加工制作;第三,写完初稿以后,编辑整理,选取合适的镜头剪辑合成一段成型的新闻。对于一个正规电视台来讲,采访的记者和后期的编辑不管是工作区域的划分,还是人员的安排都是分开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采访、编辑一个岗位一个人,这样会造成人员分布不均,有的职位上的人一直在忙,有的却是无所事事,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就出现了采访和编辑合为一体的说法。

一、电视新闻采编合一的必要性

(一)采编合一可以强化采访的主题

一条电视新闻是采访者在被采访的内容中找到核心部分,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一步地加以扩展,并通过编辑设备将一个个画面连接起来而组成的。那么,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有所不同,采访者以一个记者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把众所周知的和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的事实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编辑,把有代表性的东西筛选出来做成一条电视新闻,并把它传递给观众。在这期间,如果采访者用编辑的眼光带有目的性地去拍摄,把具有新闻实质性的东西完整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编辑一般都是拿着素材坐在编辑设备前面,根据解说词删减画面。事物都有多样性的特征,一个被采访的对象往往具有很多新闻价值,编辑没有亲临现场,没有看到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他的视觉范围就会有限,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做出来的电视新闻,也许就不能全面地描述事实,突出它的价值。实行采编合一,站在编辑的角度去采访现场,观察事物的各个角度,找出其中的价值点,这样的新闻才具有代表性。

(二)采编合一有利于文字与画面的结合

电视新闻是由一个个画面通过配音连接而成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画面会让人看到事件的真实状态,但是它也有着一定的时间局限性。比如,我国古代时期的人物背景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不能用画面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的,它不仅可以描述画面的内容,而且可以深化主题,在特定的时候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所以,采用采编合一,把采访和编辑的任务归为一个人,就可能避免文字与画面不能很好地融合这种事情的发生。采编合一不仅可以使编辑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通过文字来加以补充说明,突出主题,而且可以使文字与画面实现最完美的结合,避免产生“声画两张皮”现象。

(三)采编合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定要及时,讲究一个“快与新”。记者先采访完然后换个人编辑制作成新闻,由于编辑对素材不熟悉,这样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假如编辑手里面的素材画面是由自己拍摄的,他可以很快地通过解说词来进行视频编辑,避免反复寻找画面耽搁时间。

二、采编合一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报道前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采编合一不只是一心二用,而是要一心多用。采访者不仅要扛着摄像机拍摄画面,同时也要进行采访等工作。这就需要在报道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看材料,使采访尽可能抓住新闻主题。

(二)注重对电视工作者的培养

实施采编合一以后,一个人将要完成资料收集、新闻写作、镜头编辑等步骤,他就是这条新闻的总操作手。这个时候,如果将自己的心情和情绪掺杂进去,只是以自己的观点来报道事件,这样就会导致这则新闻失实,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所以,我们不仅要丰富电视新闻人员的知识范畴,同时更应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三)电视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当天发生的事就必须当天报道,这不仅考验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采访的地方条件是否艰苦,电视工作者必须坚持到报道结束,回来后还要马上进行编辑,尽快将新闻报导出去,加班加点不可避免,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

综上所述,企业电视新闻实行采编合一有利于新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要注重对电视新闻工作人员的培养,在工作中锻炼他们,提高采编业务能力,培养职业精神,多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

(作者为陕北矿业公司党委工作部采编科科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