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低”是导致窘迫现状的根源
——全省环卫工工作生活现状调查之二
机扫过后,马路上常常留下部分垃圾,环卫工还需上路清理,安全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接一版)
无奈:社保和安全系数低
“当时,单位拿了一张纸让签字,完了就再没见过。”从业七年来,58岁的保洁员张均爱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劳动合同书》。同她一样,在西安市经开区从事道路保洁工作的人员中,不少50岁以上的环卫工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环卫工劳动合同签约率怎么样?权威人士说,在适龄环卫工中,应聘于环卫所下属的保洁公司,基本都签订了固定劳动合同。而女性超过55岁,男性超过60岁的环卫工反映:“没有签。”
全总两年前对全国7个省市36万余名环卫工的抽样调查显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足一半。在这一背景下,缴纳社保,那更是空谈。
2012年底,我省下发了《关于全省环卫工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三年半时间过去了,参保情况并不理想。
去年3月份,宝鸡市一环卫工在网上给省委书记留言反应未缴纳社保。今年3月份,旬邑县一环卫工又在网上给省委书记留言反应三年未缴社保。这两起投诉事件,最后在多方协调下才得到落实。
“过了45岁,缴不够15年等于白缴,还不如不缴。”西安市西大街环卫工张明的想法,代表了这个群体大部分人的态度。
社会保障权益难以实现,劳动保护情况也不容乐观。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随着道路机器清扫的普及,环卫工被撞的交通事故频率有所下降,但依旧不少。其安全事故原因虽然存在多样性,但车窗抛物占了较大比重,成了他们难以承受之“重”。
境遇:无法言说的伤痛
今年三月,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小说《极花》出版,小说主人公胡蝶烫头发、穿高跟鞋、穿小翻领衣服,极力掩饰环卫工子女身份的举措,折射出了环卫工无法言说的伤痛。
张银铃,西安人,在西安市经开区从事环卫工作。婚姻的不幸,二婚的不如意,干不了技术活,找了份环卫工作。工作中,她经常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熟人认出了我,多不好意思。”她说,从来没给别人说过自己的工作,觉得丢人。
“哎,拾破烂的!”“我不扔,你不就下岗了么?”“脏兮兮的,牛气啥?”……当今社会,许多人从心底轻视环卫工。
“房客中一旦有环卫工,其他人就招不来了。”西安市未央区吴高墙村村民赵臣说。去年,他家住进了五户环卫工夫妇,随后来的房客听说有环卫工,二话不说就走了。“没办法,我索性把房子全租给环卫工。”
“孙子都嫌弃我!”最近,家住西安市北郊的环卫工李萍舒遇到了烦心事,读幼儿园的孙子坚决不让她接送。“娃说:‘同学说你是扫地的、脏兮兮的……’”说这话时,老人难过地哭了。
“急需提升环卫工待遇。”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说,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善环卫工生存现状刻不容缓。地方立法部门要加紧制定针对环卫工群体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也应理顺体制关系,进一步规范用工,不断提升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本报记者 薛生贵
王何军 鲜康 古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