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沙场 铁血男儿谱写抗日壮歌
——追忆抗战老兵周德民的戎马岁月
编者按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纪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浴血奋战的志士,本报特组织了本组稿件,以纪念那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那段用血与火铸就的英雄史诗,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西安市长安区温国堡村抗日将士周德民的家里采访。由于周老先生离世多年,我们只有翻阅大量史料,并根据他女儿周剑英和周剑雯女士的口述,去追忆周老先生抗战杀敌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
周德民是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曾担任原国军74军51师153团第三营营长,100军辎重营营长(中校副团长)。1925年,23岁的周德民经朋友介绍到河南当兵,后参加过麟游、渭华等起义。当日寇入侵,国家危难之时,他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前线,浴血奋战,拼死沙场,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浴血张古山 扬我军威
1938年,周德民参加豫东抗日战争后,又参加了江西南浔线张古山、杨家山之役。其中张古山之役是“万家岭大捷”的一场关键战斗。周德民所在74军负责夺取日军在万家岭的核心阵地张古山,周德民所在团营担任正面主攻的任务。日军在山上凭险而居,我军在山脚下,地势对我极为不利。加之日军装备精良,为了保住山头阵地,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燃夷弹、瓦斯毒气等,疯狂向山下扑杀。天上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地上有重炮、坦克掩护。凄厉的啸声震耳欲聋,几乎将我方阵地掀翻。要夺回制高点,就要逐步缩小包围圈,拼命向上攻。重炮、迫击炮、机关枪、手榴弹响成一团,烟雾火光交织一片,浓烟火海,枪林弹雨,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也异常艰巨。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死伤者不计其数,张古山顶上是尸山血海,山下是尸横遍野。周德民曾对女儿讲述过张古山战役的悲壮经过。
“当时看见我的战友兄弟一个个倒下,看到日寇的凶残疯狂,我的肺都气炸了,仇恨填满了胸膛,脑海里什么都不想,只一心想报仇杀敌夺阵地。我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边打枪还击,边指挥战斗。从一个士兵身边到另一个士兵身边,从一个战壕到另一个战壕。我指挥他们射击,指挥他们扔手榴弹,接过倒下战友手中的机枪,愤怒的子弹向日本鬼子射去……我喊着,指挥着,射击着,突然一个士兵对我高喊:‘周连长你负伤了!’当时我只觉得腹部一热,低头看时,腹部中弹了,被弹片拉开一个大口,鲜血直流,肠子流出了一大截,我踉跄了一下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苏醒时已躺在战地医院的手术台上,因伤势过重,后又被送到后方医院休养。”经过三天两夜的浴血奋战,歼敌3000余人,74军收复了张古山。但74军伤亡也很惨重,周德民所在的51师,四个团一共伤亡了5名团长,7名营长和2000余名官兵,最终取得了张古山“三陷三夺、日旅团葬身山谷”的辉煌战果,也因此获得了“抗日铁军”的光荣称号。在以后的抗日岁月里,一次又一次打击敌寇,显示了抗日王牌军的军威。
常德阻击战 战功显赫
伤愈后,周德民仍回74军51师,参加了数次会战,因勇猛善战,从连长提拔为营长,担任51师153团第三营营长。1943年到1944年期间,74军参加了常德会战中的常桃之战和慈石之战。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武汉失守,这里便成了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1943年,日本纠集了配有空军和毒气部队共计16万多的兵力,大举进犯以常德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慈利和石门互为犄角,构成常德西北方向的屏障,是常德会战的主要外围站场。日军集中2.9万多的兵力与74军的1.6万人在石门厮杀。11月中旬,石门失守,慈利成为阻击日军并与之拼杀的主战场。周德民所在的51师担任慈利阻击战,他们以血肉之躯顶住了敌机的轰炸,重炮的轰击,燃夷弹的烈焰,毒气的熏杀,以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击溃了凶残的日军,夺回并坚守了阵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据资料显示,期间74军先后组织了3次漂亮的伏击,一次是18日上午,51师和58师各一部在亮垭将日军派往增援赤松山的第三师团68联队包围,歼敌约200余人。第二次是将突袭我军羊角山左翼阵地的一股约300人的敌军全歼在廖家村附近的澧水河。第三次是日军攻击到七姑山下,我军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两个营从七姑山和明月山分别杀出,歼敌上千。敌65联队长伊滕伊彦也在这次战斗中被击中右腿,差点丧命。这个阶段,我军一直占据地形上的优势,但是,日军利用飞机、大炮,还多次使用毒气,给我军造成了重大伤亡。羊角山一役,我军伤亡900余人。七姑山之战,日军出动13师团65联队、104联队佐佐木支队第四大队和第3师团一部约一万五千人,全线发动了攻击,阵地几次易手。
关于这一段的战斗,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从17日至24日,日军先后在赤松山、埡门关、羊角山和七姑山遭到了我军顽强的抵抗。“21日拂晓,敌全线重兵攻击,于明月山、七姑山附近,反复争夺四次。我军151团第二营营长张集光在冲杀时壮烈殉国,第153团第三营营长周德民负重伤不退,在燕子桥附近生擒敌34师团第216联队三中队上等兵横田池夫等6人。血战至巳刻,我阵地无恙。”日军战史是这样描述的:“21日敌人的攻击逐渐加剧……13时30分,敌人一枚手榴弹在军旗下爆炸,联队长和旗手立元义则少尉受伤,卫兵三人死亡。右腿被炸伤的联队长……然而死伤者仍在递增,危机迫在眉睫。”
周德民和张集光所率的两个营仅1800余人,要与8倍于己的日军厮杀,战斗的艰难可想而知。整个抗战中,周德民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右手等全身多处负伤。还有两粒子弹一直残留在右大腿根部。抗战胜利后,周德民不愿打内战,就请准退役,在岳阳做小生意养家糊口,1953年回长安老家务农直到1982年去世。
军事学者马骏说过:“每一个在抗日战争中流过血,出过力,甚至牺牲了性命的人,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尊敬。这个最大的尊敬就是国家的铭记。”周德民和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用鲜血、用生命谱成了一曲曲悲壮的抗日壮歌,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篆刻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册上。
(口述:周剑英 周剑雯 整理: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