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段志虎:创造国际矿山救援领域“中国成绩”
8月23日至25日,第十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市举行,中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波兰、越南等13个国家27支代表队参赛。
赛场上,代表中国参赛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彬长救援中心救护队员段志虎奋勇争先,以29分的速度,夺得“呼吸器席位操作”第二名(银奖),这是陕煤化集团在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首次获奖,是陕西煤炭系统在此项国际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本届赛事中中国三支代表队中获得的唯一奖牌。
苦练独门绝技
从陕煤化集团下属7个救护大队千余名救护队员中选拔7名参赛队员,真可谓百里挑一,段志虎何以技压群雄、层层过关?
“比赛靠的是实力,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2009年9月,结束5年部队生涯的段志虎,应聘到了彬长救援中心工作,他的成长伴随着艰辛的付出。
矿山救护工作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工作,救护地点在地下百米深处,当矿难发生时,矿工是逃生,而矿山救护队员是迎着困难往里冲。对于一名优秀救护队员来说,仅仅具备良好的体能和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术。体能方面的辛苦,段志虎很容易承受,部队给了他很好的底子,每天负重50斤,背着沙背心、沙绑腿跑3公里等科目,对他而言并不难。但他仍给自己制定了高强度的计划,别人跑3000米,他跑5000米,别人做50个俯卧撑,他做100个,白天加练,晚上补练,呼吸器肩带常常磨破了双肩和腰背,他从不叫苦叫累。
最大的难点在仪器操作和救援经验上。“呼吸器、灭火设备设施的操作,以前在消防部队工作时,都使用过,但与矿山救援的相比,两者差别很大。”意识到自己与老队员之间的差距,段志虎的拼劲上来了,正常训练之外,为认真钻研各种救护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熟悉零部件的名称、性能,他对照书本反复研读,一遍遍实践操作,将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熟记于心。许多个晚上,空荡荡的训练房内,只有仪器与他为伴,为了提高两秒速度,他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反复拆装。付出总有回报,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成为彬长救援中心拔尖的技术能手,还练就了一手绝活——呼吸器故障快速排查法。
正是有了这个独门绝技,段志虎才得以在国际赛场尽显“虎威”。
孤军奋战摘银
8月23日,结束井下模拟救灾、井下灭火、医疗急救、理论等团体项目之后,奖牌榜为零的中国代表团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呼吸器席位操作个人项目比赛上。
呼吸器席位操作项目要求参赛队员进入一个只有裁判、翻译在场的封闭房间。选手要拆解呼吸器部件,判断故障,处理组装,然后再用校验仪进行校验,确保完好。选手们在不知道故障类别和数量的情况下,不仅要排查处理所有预设故障,还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
按照竞赛组委会要求,本届赛事呼吸器席位操作项目,每个队只允许派一名选手参赛。
“让谁上?”“段志虎!”领队教练异口同声,将挑战的机会给了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连续三届荣获陕煤化集团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呼吸器席位操作”项目一等奖的段志虎。
国际比赛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呼吸器席位操作项目只是分解组装呼吸器,以快取胜;国际赛事是排除故障,不仅要快更要“准”,发现不了故障,速度再快,也不行。
“走进赛场,面对呼吸器,什么都不想了。解体、排查、处理、校验,一气呵成,只是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回想比赛过程,段志虎紧缩眉头下闪烁着坚毅的目光。
30分钟内,排查处理8项故障,难度可想而知。
“头带夹安装不到位、呼吸软管支撑圈缺件、消音滤芯缺件、排气阀片缺件、角形接头密封圈缺件、氧气瓶接口密封圈缺件、药盒破损。”当笔者问起他在比赛中都排查出那些故障时,段志虎随口道来,如数家珍。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趁年轻多努力。”段志虎不仅这样说,更是常常这样做。作为一名80后共产党员,他顽强拼搏、奋勇当先,在国际竞赛中为陕煤化集团赢得了荣誉,也展示了一名优秀救护队员的风采。 (弯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