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一点点,细致一点点”
——记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铆工王健群
9月1日上午8点整,记者按照约定赶到位于灞桥区纺南路的国水投资集团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结构分厂四车间,身为车间副主任兼铆工工段长的王健群已经在车间忙了有一会儿。面对记者疑惑,他说:“我和往常一样,每天都是提前40分钟左右到达岗位,检查头天的任务完成情况或存在问题,再看当天的工作任务是否有变化,然后等待大家8点到岗分别安排当天任务,紧接着就是在车间巡回检查,看大家的工作是否遵守工艺程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出的铆工零件尺寸是否合规。”
作为风力发电机的“底板”生产车间,在他们车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工作都无法单独完成,而是需要至少3个人一组的团队协作,且制作的每一个锭子尺寸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否则就会造成报废。因此,生产工作中需要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和紧密配合。面对这样的工作情景,王健群虽然是车间和工段的领导,但是他每一天都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除了任务分配和生产管理工作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的团队成员在一起,如果不是在手把手地对同事进行技术指导,就是与同事在一起出力干活。对此,他的注解是:“只有带头干,才能促进团队干得好!”
铆工工作不是大家想象的粗活,其技术要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不会干到成为一个合格铆工,从合格铆工到成为优秀铆工,王健群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整整用了30年。在企业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他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工法,总结的一套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使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倍,使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5%提高到了现在的98%。2012年公司新增加了一项新型号产品生产任务,大家对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活在心中都没底,而他却主动请缨,带领工友们一起查资料、看图纸,认真研究,经过多天奋战,攻破了技术难关。现在,他不但自己掌握了加工新型产品的关键技术要领,且成为车间工友们公认的“技术权威”。
在王建群的时间观念里,没有节假日和工作日之分,只有没有干完的活,没有干好的工作。他所在的结构四车间工作“苦、累、脏、险”四字特征俱全,且时间进度、质量精度要求都非常严格。面对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而且对待产品质量毫不马虎,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做到一丝不苟。他告诉记者:“咱手上出的活儿,印着咱的人品,马马虎虎不但对不起企业,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仅满足于出色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善总结思考,及时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缺陷原因,并将这些情况及个人的建议向分厂和公司技术部门反映,通过改进使得车间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在他的带领下,工友们多年如一日,严格按照工序要求认真加工每一个产品,对待问题产品不厌其烦地进行修补,做到了每日规整入库的产品件件合格。
“我只是坚持在工作中比别人认真了一点点,细致了一点点。”先后获得了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灞桥区、西安市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的王建群,谈及自己多年工作的心得体会时,语言朴实、简洁而又中肯。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