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年轻人漂洋过海去上班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已达2.6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年出境人数已达11659万人次。而这些中国企业的海外员工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在遥远而陌生的他乡既经历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风险,也收获着不同寻常的精彩人生。
“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有种前途未卜的感觉”
从北京到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要在广州转机。2014年9月6日,在这趟历经12个小时、穿越小半个地球的长途旅程中,亚历克感到有一种苍凉感向他袭来。亚历克2014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后,加入了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
随着非洲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展工程承包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顺应这一市场潮流,成为数十万名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之一。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14年统计,法语专业毕业生中,在非洲工作的毕业生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约14%上升至近几年的约三分之一。
进入公司后,他被派往位于马达加斯加西海岸的穆龙达瓦市,工作是翻译岗位。出国前亚历克曾经担忧在非洲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物质条件,到当地后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特别是在首都,繁华程度与国内相似,旅游城市也特别干净,只有农村比较接近他的想象,之前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而当亚历克开始在马达加斯加的新生活时,身在浙江杭州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饼干还在等待着那只“半夜楼上尚未落地的鞋子”掉下来。
饼干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专业,进入公司后被意外地分到国际部,开始“与国际接轨”。
一开始他并不用承担“常驻”工作,2016年1月,饼干正在巴基斯坦出差,回国时要在泰国转机,那时公司正好在泰国参加一个展会,上司就让他直接在国外签常住协议,留在了泰国。
相比于饼干的措手不及,邱康华对自己的选择一直比较确定。2015年5月,在一家国企工作了3年后,他跳槽到一家通信公司的全球业务控制部。在来之前,他已经明确未来将至少在一线待3年。
工作之外生活之内都只有同事
“有时候会穿着西装革履见一些政府官员,或者在一些高端酒会上和一些商业精英交流;也有时要穿着工作服爬上电线杆,类似于建筑工人一样做一些事情。白领与蓝领兼于一身,还是比较神奇的。”这是饼干对自己工作的描述。
一进入泰国,饼干就开始主动给自己打个预防针,不断暗示自己“你的生活节奏、生活规律甚至朋友圈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亚历克在马达加斯加承担的是翻译工作,却往往不局限于此。“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比较累心的事情,比如当地的劳资纠纷要你处理,或者一些法务上的事,很累心的时候就挺想回国的。”
距离的遥远带来了与国内朋友圈的疏远,亚历克和邱康华在这一点上感受相同。由于和国内有时差,他们往往为此烦恼。亚历克在朋友圈里吐槽道,“时差最讨厌的地方是当我想跟你聊天的时候你在睡觉。”
于是,工作以外的时间如何打发,成为驻外青年一个难题。饼干觉得,工作之余,工作圈和朋友圈的高度重合,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在杭州时,朋友和同事还是分得比较开,双休日不太愿意和同事玩。但是在海外你会发现,不管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除了同事还是同事,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很难去拓展。”
30万年薪难抵亲情疏离
今年回国期间,亚历克还是辞掉了两年的驻外工作,重新寻找新的方向。被问起是否对驻外生活感到不适应,亚历克说并没有。“语言能力在国外会飞速提高,心理状态也会比之前更稳定,遇事处事都会比之前更稳重。”这些都是他总结的驻外经历对他的影响。
年轻,出去长长见识,成为这些驻外年轻人工作的出发点之一。邱康华看重驻外经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外派能够接触到一线的业务,如果想长期在公司发展,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而更吸引他们的,则是远超于国内的优渥工资待遇。
据亚历克透露,一般外派非洲工作年薪能达2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之前糖价高涨的时候,“一年轻轻松松拿30万元。”由于当地消费水平低,没有地方娱乐,基本都成了存款。
但是长期驻外也面临着个人问题的困忧。饼干就是这个原因与前女友分手:“如果要常驻海外就要放弃感情生活。因为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谈恋爱,另一种就是异国恋,比较残忍。”
根据《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不仅成为国际对外投资的最大吸收国,而且首次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未来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持续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这波潮水中。
在邱康华看来,现在年轻,可以闯一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但以后或许会优先考虑家庭。
亚历克认为是否决定驻外得看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未来规划,不能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个人兴趣爱好、规划还有个人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了”。 (文中亚历克、饼干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