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20日
头版
01

在张新停的世界里,计量单位没有毫米,只有千分之一毫米。

以“零缺陷”成就“新高度”

9月13日上午9时,走进中国兵器工业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制造二分厂,张新停正在打磨一件工具。只见这个两尺长、与大拇指一样粗的铜棍,一端是手柄另一端安装着小砂轮。工具制造二分厂支部书记高卫国介绍说:“可别小看这根铜棍,它可是部队用来修理炮管内壁的特殊工装,是张新停经过一个多月才研制出来的,解决了部队在装备维护中的难题。”

这个被张新停称为“给军方做的专供工具”,只是他近3年来攻克的30多个项目中的一个。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研制的近万件工装,以“零缺陷”的精度一次次成就了军工装备制造的“新高度”。

三上央视展“大国工匠”风采

作为“军工二代”,1992年18岁的张新停从技校毕业后进入华山厂当钳工。刚到单位,他觉得自己经过技校三年的勤学苦练,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应该在单位名列前茅,所以工作上也没太费心思。

1995年,企业举办青工技术比武,他积极报名参加,心想好赖还不得个前三名。很快,成绩出来了,他确实得了奖,但只是个纪念奖。在经过一段日子的彷徨、消极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响当当的钳工。师傅鼓励他说:“钳工是一门以手工为主的技术工种,想要干出成绩,不下一番苦工夫是不行的!”

一切从零开始。张新停翻开熟悉的课本,重新研读锉削、刮研、装配等基础钳工作业口诀,常常独自守着三尺工作台,没日没夜练习、实践、体会这些口诀中的精髓。遇到疑难问题,他边学边干边摸索,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在教科书中寻找解决办法,在榔头、锉刀、钻头中摸索答案,连走路、吃饭、上厕所都在思考。在他“着魔”的日子里,同事和领导发现他的工件合格率在一点一点提升,最后居然能在钻床上给鸡蛋打孔。

在张新停工作室的成果展示台上,高卫国顺手拿起一个生鸡蛋让记者看,只见小小的鸡蛋壳表面有十个均匀对称的小孔,蛋壳内的薄膜却完好无损。“这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就的真本领。”高卫国佩服地说。

多年的苦练,让张新停有了三个绝活:在气球上给A4纸打孔,气球不破;在鸡蛋壳上打孔,蛋液不流出;眼睛就是尺子,手工配出的钥匙能开锁。凭着三项绝活,他三上中央电视台,展现了我省军工人的“大国工匠”风采。 (下转二版)

工作中的张新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