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26日
综合新闻
02

“发明达人”闫晓德

(上接一版)

火热的创造之情

这一次技术攻关的成功,让他就像是被打了鸡血,拧紧了发条,整天都在想着要革新点什么,发明点什么。当听到沿线转辙机配件经常被盗窃后,他便不顾三伏天蚊虫叮咬,蹲伏现场观察琢磨,仅用一周时间就制作出了“转辙机防尘、防盗压盖螺帽”;当听到现场信号工抱怨塞钉线更换困难,在数九寒冬时节,他坚持到作业现场观察试验,很快研制出了“道岔跳线塞钉线起拔器”……就这样,他坚持吃住在工区,坚守在现场,一项项革新、发明成果像雨后春笋般冒出。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发明达人”。

提及自身多年的技能创新经历,闫晓德向记者讲述了一件难忘的往事。那是2008年,在生产现场,师傅向他反映,工人们在日常检修转辙机内直流电机碳刷时缺乏专用工具,只能用螺丝刀和榔头敲打碳刷盖,经常不是损伤碳刷盖就是砸伤手指。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他苦苦思索一个多月,几经尝试,却毫无结果。

后来他经过打听,得知当地“012”航空航天部硬质合金工具厂有一位制作工具的高手,于是他满怀着希望登门请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在他说明来意后却将他赶了出去。遇此冷遇他没有泄气,厚着脸皮继续登门求教。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那位老师傅终于被他的执着所感动,不仅帮助他详细分析图纸,还亲手为他绘制了棘轮部分草图。在这位专家的指点帮助下,此项被命名为“ZD-8型转辙机多功能组合式装卸工具”的技术项目研制成功,当年获得陕西省QC成果一等奖,并在西安铁路局全局推广使用。

成就“创客家园”

“就像一个人有了孩子,似乎感到生命就得到了延续。”作为高级技师、“铁道部劳动模范”、陕西省首届“能工巧匠”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闫晓德欣慰地告诉记者,2013年1月,以他名字命名的“闫晓德劳模工作室”成立,让他的技术传承愿望有了更大的实践平台。“以前单打独斗,我每年只能完成一项技术攻关任务,而现在团队集体协作,每年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至少在3项以上,且所有的攻关课题范围、难度相比过去都大大增加。”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仅在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由他主导,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技术攻关任务就达到8项,其中“给道岔缺口添加外视窗装置”的创新成果,将工效比原来提高了30倍。2014年,他研制的“道岔表示自动锁闭档环”获得国家专利。

如今,他的工作室已经成为安康电务段名符其实的“人才摇篮”和“创客家园”。目前,有4名工作室成员走上了管理岗位,4人被评为“技师”,1人被评为“高级技师”。

本报记者 杨志勇 见习记者 刘诗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