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30日
企业瞭望
03

“创新+实干是我成长的人生信条”

(上接一版)

在技术攻关中磨砺成长

在一次次解决技术难题和攻关中,彭永利的装配技术在不断提升。

有一次,客户反映公司某重点导航产品传动单元在使用中出现了减速箱漏油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机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不断漏油、缺油而卡死,影响设备正常运转,问题很严重。作为雷达的核心部件,设备停转就有可能导致引导出现差错,而且军工装备对可靠性要求更高!这一型产品的减速箱内部机构复杂,公司技术人员的多次攻关改进,效果仍不理想,成了制约该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怎么办,面对越来越多的返修任务,公司提出必须做到持续改进,顾客满意。他们班组成员承担着这个传动的装配与调试任务,他组织大家一起认真分析,探讨存在问题,提出改进设想,把这个想法给领导作了报告,得到了单位支持和配合。他和班组组员通过学习和查阅大量技术资料,有的放矢,大胆提出了改进内部局部结构的方案,增加回油系统,使漏出的油经回油系统再流回箱体内。

想法是有了,但付诸实施的过程很艰难——他一次次进行实验,手工修挫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一次一次实验回油槽的角度和宽度以及形状,使漏出的油能顺畅地回流到减速箱体内部,最终回流顺利,完全解决了这个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从而提高了整机运转的可靠性,这项革新成果被设计人员正式纳入技术文件。这一技术革新成果,提升了用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度,也因此拓展了此型产品配套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部队飞行训练、保障能力和战斗力。

有一次,公司某重点型号雷达传动分机在生产中出现了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升温过快、声音异常,这个现象成为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噪音控制是这一型号产品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不达标影响公司产品的配套,甚至会影响装备的整体战技指标,如何控制噪音成为公司的重要攻关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技术人员都来找彭永利,想听听他有什么好意见。他们一起认真分析图纸,查阅大量涡轮蜗杆传动方面的技术资料,最后查找出涡轮蜗杆在工作时由于接合面润滑不够,导致摩擦力增大,引起噪音增大。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手工修刮蜗轮的方式,人为地减小涡轮蜗杆的摩擦面积,增大储油空间,改善润滑条件。为了检验效果,彭永利一个点一个点去刮涡轮蜗杆的接合面,测量参数,记录数据,再通过一次次的实验、跑和,来比对温度情况和噪音的情况,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一步一个脚印,在黑暗中艰苦摸索。半年多的时间里,有几位同志因忙碌而病倒了,他也有几次正在医院输液,一个电话打来,拔了针头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工厂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最终迎来了曙光,使得这型产品温度和噪音达到可控范围,甚至高于设计要求的参数几个纬度,得到了军方的认可,纳入正式技术文件。这项改进增加了公司产品的配套能力,也为公司类似产品的装配提供了技术积累,彭永利也因为该项目获得了公司“技术革新优秀项目一等奖”。

坚守机加一线无怨无悔

彭永利从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记不清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多少次没有如期去看望两鬓斑白的父母,多少次去现场执行维修任务出差在外,无法陪伴在妻子女儿身边,无法去开女儿的家长会,无法照顾生病的父母。有一年都腊月二十八了,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单位突然接到一项保障任务——北方某军用机场雷达出现故障,需要马上派人前去抢修。他接到任务的时候,妻子的工作那时正忙得不可开交,刚刚两岁的女儿无人照料,去还是不去确实很纠结。但是作为军工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容不得他有丝毫犹豫。他急匆匆将女儿托付给邻居,在除夕的前一天坐上了去往北方某地的飞机。

“经过一天多的抢修,机器正常运转,开始担负春节战备值班任务。当时已是除夕的晚上了,我走在空旷的街头,在街边一个公用电话亭给家人打了拜年的电话。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和妻子充满担忧的询问,我真的很愧疚,但是为了长岭军工的发展和军队保障,和其他众多的长岭人一样,我无怨无悔!”彭永利这样讲述当时的场景和感受。

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近几年里彭永利目睹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和伙伴,都相继离开了生产一线,有的去了技术部门,有的去了管理岗位。面对现实和日益增长的年龄,他也曾彷徨过,在困难面前也犹豫过,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在目前的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多带几个徒弟,还是找一个清闲的岗位准备退休。说实在的想起要离开自己喜欢的岗位,离开自己熟悉的齿轮设备,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舍,军工人的责任感驱使着自己再坚持一下,领导与同事们的鼓励也给予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就是这样,他勤勤恳恳,踏实本分,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项活,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带好队伍 薪火相传

“长岭军工事业是永恒的,我要薪火相传,把振兴发展长岭军工的接力棒顺利传递下去。”彭永利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一个老军工人、高技能人才博大的胸怀与担当。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本职岗位上的技术带头人,他不光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带好队伍,培养技术人才。他所在的传动单元装配小组这几年人员变化大,新员工几乎占到一半以上,有新入厂的员工、复转军人,年龄层次、技术层次以及接受能力差异很大,要让这些员工尽快适应班组繁忙的工作,把适合的工作分给合适的人,是他每天要做的主要工作。他所采取的办法就是人尽所能,按照每人的技能首先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然后结合每个人的学习接受能力,安排几个徒弟一边工作一边传授交流,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可以更快地提升个人技能。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中间除了自己刻苦学艺,不甘落后,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精神外,更得益于长岭这片厚实的沃土和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给我了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让我能有机会去追求我的梦想,和成绩相比,我的贡献微不足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成绩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我只是长岭几千名员工中的一员,成绩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全体长岭人的最好褒奖。”彭永利在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巡回演讲中,用这样朴实的语言总结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

装配钳工高级技师、陕西省首席技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三秦工匠”彭永利,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本报记者 郝振宇 通讯员 范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