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2日
百味·国际
04

英雄的母亲

秦延安

国庆节前夕,借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我和战友贾大橙和马大炮相聚。大家相见如故,谈兴甚欢。不知怎么的,说着说着,一下子就说到了另一位战友的身上了。

他的名字叫刘建国。

在那一刻,原本热闹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战友刘建国是在一次战争中牺牲的。从此,我们便失去了一名可爱的战友,更留下了一个可怜的家庭。一年前,我顺道探望了建国的老母亲。建国牺牲后,家里就只有他母亲和一个傻哥哥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过得相当艰难,但老人却谢绝政府的救助,坚持过着自力更生的日子。

要不我们明天一块去看看建国的母亲吧!我提议道。好呀!我也去。贾大橙赞同道。

第二天,我们一块奔向目的地。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河流,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看到路边走过的年轻人,又似乎幻化出刘建国当年的身影。

刘建国,身高1.9米,在连里最高。虽然他没念过多少书,但对机械却很有天赋,入伍不到一年,就把汽车、枪械、拆雷玩得滚瓜烂熟。记得那是1979的2月,那天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经过一天一夜的拉锯战斗,敌人终于被打退。就在我们准备乘胜追击掀起冲锋时,却被敌人设下的一片雷区挡住了道。以刘建国为首的排雷兵冲了上去,迅速扫除了“拦路虎”。就在他们误认为完成排雷任务,准备返回时,不幸发生了。刘建国舍生救人,挽救了一名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永远地倒在了那片土地上……

到了,前边就是战友的家。马大炮的铜锣嗓子打破了我的回忆。此刻,老远地看到刘建国母亲的身影。走近一看,原来老人和他的傻儿子正在场院里打豆子。老人雪白的头发整齐地梳拢在脑后,并挽成一个髻,微胖的身子穿着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斜襟蓝布袿子。虽然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了,但她挥起连枷打豆子的架势,依然像年轻人那样麻利。

大娘,您还认得我吗?冲在前面的马大炮喊道。老人端详片刻,核桃似的脸上立即绽开了菊花般的笑容,认得认得,你是我儿子的战友,姓马。对,大娘您还记得我。这两位也是建国的战友,他们都是特意和我一块来看您的。马大炮指着身后的我们作着介绍。

老人赶紧让我们进屋,又是让座倒水又是给我们核桃吃。我细细地打量起整座屋子。两间泥巴墙屋子里,进门就是炕头连着锅灶,靠窗子支着案板。案板的对面靠墙依次摆放着一个板柜一个水泥柜、两个半人高的瓷瓮,以及锄头、铁锨等农具。没有顶棚的屋子被灶烟熏得黑糊糊的,阳光从屋顶的缝隙里星星点点地洒进来,凹凸不平的地面踩满了岁月的脚印。虽然整个屋子很简陋,但收拾得异常整洁。

我问大娘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老人爽朗地笑道,现在过得很好,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为吃而发愁。每年地里打的粮食,吃不完就卖掉一部分,家里现在的存粮两年不收都吃不完。自己每月有70元的老龄补贴,有个头疼脑热的去村里诊所看病,还能报销一半。她还喂了一头黄牛,一只奶羊,养了十只母鸡,换个零花钱用。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是身子骨还很硬朗,腿脚都灵便,照常上坡收种庄稼。

马大炮疑问道,上次我走时不是给当地政府交待给您家办个低保?他们没给办?老人笑呵呵地说,乡上的人来家里调查情况了,我拒绝了。咱家里有吃不完的粮,有奶羊产奶和母鸡下蛋挣钱,不需要政府救济,政府应该帮助比咱更贫困的人。

马大炮向我们解释道,当年刘建国牺牲后,本来按政策给大娘家每月有一定的抚恤金,但老人却坚持不要。后来老人年龄大了,政府想把她和建国的哥哥一块送到光荣院里去,老人还是坚持不去。

贾大橙不解地说,大娘,这些都是您应该得的,是国家给予的,您应该坦然接受。老人平淡地说道,不用。建国是为国家牺牲的,那是他的骄傲,我们不能依靠他的光荣吃饭。咱有胳膊有腿,能自食其力,何必让国家来照顾。

看着眼前这位慈祥如母亲一样的白发老人,我的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临走时,我们想给老人留点钱,老人还是死活不收,我们只好作罢。

那一天,大娘将我们送出很远。下到坡底,回头望去,只见老人仍站在村头目送着我们,那一头银发,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闪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