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3日
教育·培训
03

大学生舒庆森的绿色创业之路

说起养蜂人,人们的第一感觉常常会认为是年龄比较大的人,或是爷爷辈儿的老农。见到朝气蓬勃的90后大学毕业生舒庆森后,养蜂人在记者心中来自电视等媒体广告宣传留下的印象被彻底颠覆,甚至让人怀疑他这样的青年人究竟会不会养蜂。“每天要开箱检查,及时整理蜂巢。防止巢虫病发生……”这些养蜂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他说得头头是道。

“我是坐在家门口的蜂农。”他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才发展起来的蜜蜂养殖产业土蜂蜜产量达到了近千斤,虽然由于缺乏市场销售经验,销售量并未达到预期,但是他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新媒体销售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将来的销售情况会更好。随着交流了解的深入,舒庆森让记者刮目相看。原来他不仅是位新一代的养蜂人,而且还是位“羊倌”。

舒庆森2009年考入陕西理工学院。在校期间,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获得了多种奖项,2011年5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捧着“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证书走入社会。多数人会认为,这样的优秀学子一定会选择留在城市创业,也将会成为城市中的佼佼者。但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安康市镇坪县上竹镇松坪村的他而言,对土地的浓厚感情和回乡创业的梦想无人能够理解。面对巴山深处的家乡镇坪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在绿色农业产品价值不断提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他认为回乡创业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如果逃避那就是懦夫。毕业后,他经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决定选择饲养成本低、抗应激能力强、自身免疫力高的良种肉用山羊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附带土鸡、蜜蜂养殖,但由于缺乏资金和经验,不得不暂时搁置。

通过一年在外打拼,他在获得了5万元第一桶金后,辞去工作再次回乡开始创业。2014年11月,他第一次在外地买了15只羊开始喂养。可是一只小羊在买回来的第一天就生病了。顾不上休息,他连夜就抱着小羊四处求医,寻遍了周围很多兽医诊所,连治愈小羊的药物也没有买到。焦急中,父亲打电话给他支招:“要不把羊抱回家,我们自己治。”在父亲的帮助下,小羊通过输液治疗渐渐恢复了健康。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养殖技术,除了购买专业的书籍钻研之外,他还去拜了当地的一些老羊倌为师,在网上和一些养羊朋友互动交流学习。经过几年的奋斗,现在他投资15万元创办的镇坪县顶呱呱生态养殖场,已经有90多头羊了,创收10多万元。

“成功是依靠艰难的努力拼搏得来的。”谈及养羊的切身感受,舒庆森说,“我比朝八晚六的上班族上班要早,下班要晚,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为了更好照顾羊群,自从第一批羊仔买回来以后,羊的吃喝拉撒我全部都要管,羊吃的草我要上山割,圈里的清洁我必须自己做,羊的疫苗我一个人打,甚至我还要充当‘接生婆’。连大年三十都还在忙,天天与我的羊群为伴。”

2015年,舒庆森在镇坪县人社局的扶持帮助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协同几位养殖户率先组建了“镇坪县祥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为社员提供肉羊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信息,目前的资产已经达到了20万元。他准备在2018年以内再将养殖场扩大300平方米,将山羊存栏量达到300头,届时将联合众多农户,打造一片以休闲垂钓、健康养殖、鲜活农副产品和全年无公害的绿色瓜果蔬菜为一体的生态农家乐。

目前,他的创业经营项目已经形成养羊、养蚯蚓、养鸡、养蜜蜂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并因此趟出了一条绿色创业之路。

本报记者 杨志勇 见习记者 刘诗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