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4日
北国周末
04

天冷添衣,怎么添衣不生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过,必须把握科学的尺度,因天因地因人而异,才能真正有益于健康。十月中旬以后的深秋,由于温度日较差较大(早晚很凉),这时的“秋冻”就要有所谨慎。一般来说,在室内不必穿很厚的衣服,可以适当“冻一冻”,包括晚上睡觉,也不必盖很厚的被子。而外出求“冻”则要有所选择,一般选择上下午有阳光、静风或微风的时候比较适宜;而早晚在室外不能因大意而受凉,尤其不可长时间坐在凉石凳上,或者迎着有些寒意的秋风长时间散步,否则,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凉。

一般来说,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更加适宜“秋冻”,年老体弱者“秋冻”要谨慎。而关节炎患者反而必须特别注意“秋捂”,加强关节的保暖(如戴上护膝)。

深秋咋穿衣?

静止不觉冷微动不出汗

2014年7月,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下达《气象部门常用生活气象指数产品暂行技术规范》,其中的穿衣指数是这样规定的:

一级严冬装:适宜穿着羽绒服、戴手套等;

二级冬装:适宜穿着棉衣、皮衣、厚毛衣等;

三级初冬装:适宜穿着夹克衫、西服、外套等;

四级早春晚秋装:适宜穿着套装、夹克衫、风衣等;

五级春秋装:适宜穿着棉衫、T恤、牛仔服等;

六级夏装:适宜穿着短裙、短套装等;

七级盛夏装:适宜穿着短衫、短裙、短裤等。

显然,对于许多地方来说,深秋穿衣指数应为“四级”。当然,即便是适宜的衣服,也有薄有厚,具体穿着时,还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感觉“因人而异”。有专家指出,深秋时节着装应以“静止时,不觉得冷;轻微活动时,也不出汗”为标准。

有人走“极端”?

疾病肯定找上门

深秋穿衣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机械理解“秋冻”,深秋着装过少,从而“冻”出感冒。深秋时节逐渐下降的气温,使人的鼻黏膜受到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此外,深秋气温日较差较大,中午和早晚的温度常常会相差10℃,室外还是有点“冷”,所以不能机械求“冻”。

另一种情况是深秋时节穿衣过多,从而“捂”出感冒。即使在深秋,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维持在10℃-20℃,这就是通常说的“凉而不寒”的温度。此时,适当地少穿一点衣服,“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

深秋时节,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受凉,一层又一层加穿衣服,用心良苦却适得其反。从孩子角度说,因为天性好动,早晨上学时穿许多衣服,到了中午,因气温升高、孩子活动导致身体发热、出汗。而现在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很少能做到“适时”、“适宜”地减衣,常常因贴身衣服湿透或过多地脱掉外衣而诱发感冒。

(霍寿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