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方面学生就业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学校收费受限,规模难扩大;无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社会认可度低,是我省技工学校面临的尴尬境遇。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技工学校
“一面是技校生就业率高,一面是学校运营困难。”10月20日,在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期间举行的座谈会上,西安技师学院院长李长江谈到学院现状时有些无奈。
对于我省技工学校面临的尴尬境遇,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收费不自主发展受限
省人社厅技工院校招办工作人员对目前技校生的就业率极为满意:“我省现有技工学校222所,每年毕业的学生在9万人左右,就业率在96%以上,高于本科生就业率。”
尽管技校生就业率高、生源也不少,但技工学校的发展却受到了资金不足的困扰。
西安技师学院隶属于央企中国西电集团,招生规模维持在2000人左右,已成为完全对外招生的学校。虽然学校发展前景较好,但由于不能自主收费,导致了办学规模的难以提升。
去年,省物价局、省教育厅下发通知,从2015年秋季开学起,放开我省民办普通高校收费,由其自主确定。在这方面,技工学校只能按照国家规定收费。
今年8月底,省物价局下发通知:普通技工学校年收费标准为每年2600元/人,重点技校及高级技校的中级工班学费为每年2800元/人,住宿费为每人每年500元。这一收费标准与民办普通高校学生每年上万元的学费相比相差甚远。
自食其力求生存
“学校开展的各类社会培训收入都补贴到办学中了。”我省一技工学校负责人说,“由于学校收费没有自主权,但生源人均教学成本又不断增加,学校只能发挥自身特长,从事一些培训和三产等副业,维持学校运转。”
据了解,目前,我省技工学校多是行业、企业办学。随着技工学校办学的市场化,所培养的学生不再主要为主办方服务,行业、企业对学校发展的关注、支持也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从成本考虑,企业更愿意直接从市场招用技能人才,这就使技工学校失去了最直接有力的扶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但由于政策不配套,这项“福利”难以落实到技工学校。
目前,我省的技工学校,大部分属于自收自支单位,经费来源主要靠学费收入,在扣除日常办公经费和教职员工工资后,无力更换或增加新设备,教学条件得不到改善。普遍面临教师待遇低、办学难上规模的困境。
学历不被认可缺乏吸引力
“技工学校毕业生毕业时没有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只能拿到由人社部门颁发的证书,影响了招生规模。”西安技师学院教师刘国文说。
在当前体制下,技工学校虽为教育机构,却大多由人社部门管理,因此很难享受教育资源的红利,使得技工学校在招生时就处于弱势地位。另外,在中考招生录取时,一般按照先重点高中再普通高中,最后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顺序,这样致使技工学校招收不到高质量的学生。
在谈到技工学校的困境时,一技工学校负责人希望国家能按照教育公平的理念,将技工教育纳入到统一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符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