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韩城模式”:陕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样板
近日,韩城市旅游主管部门一名负责外宣的工作人员刘玉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电话那端的刘玉虎得知记者询问韩城“十一黄金周”旅游的情况,爽快地说:“黄金周,我们可是爆棚了。你稍等,我随后把具体数据发给你。”
“韩城模式”带来旅游产业井喷效应
在刘玉虎给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里,记者发现,“十一黄金周”期间,韩城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2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73.5%;旅游综合收入32572.8万元,同比增长186.4%。景区接待人数86.26万人次,同比增长187.8%;景区直接收入330.64万元,同比增长96.5%。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在98.6%以上,商务连锁和其他宾馆入住率达100%,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而据陕西省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673.65万人次,旅游收入231.8亿元,分别增长了14.31%和15.34%。相比之下,韩城的数据让人惊讶,用井喷来形容也不为过。
原来,韩城市为了整合资源,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于2015年7月23日,成立了韩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为陕西第一个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城市,首开陕西省旅游体制改革创新的先河。“旅游委比其他局高半级,是正处级,很多政策推动起来都协调更方便,推行更顺畅了。”刘玉虎说。
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停车场、道路、安全、用水等多项设施的完善必不可少,因此在这些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其分管的各个部门审批相关手续,所以建立协调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新成立的韩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整合韩城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吸纳了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水务局、文物局、陕文投韩城公司等十几个部门单位参加,由原来单一的行业主管部门转变为负责韩城市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和服务监管的政府综合协调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研究制定全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目标责任和重大决策;协调各部门在旅游发展中的职能;组织指导旅游联合执法,指导全市大型旅游、赛事和节庆活动等。
刘玉虎说:“以前单凭文物旅游局一家要推进旅游产业,进度缓慢,各项程序审批十分复杂。现在的旅游委可以立即发文,十几个相关部门必须立即执行。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的,马上会被问责。因此,我们工作起来可以大刀阔斧,没有后顾之忧。”
韩城市政府的一名官员说,韩城市旅游产业的这种新模式,实际上是韩城市委市政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干精神让“韩城模式”在短短一年的时间迸发出了巨大的效能。因此,实干精神和“韩城模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陕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韩城旅游发展委员会虽然是陕西成立的第一家,但在全国却不是首创。”刘玉虎告诉记者。目前包括北京、南京、广西、甘肃等16个省份已经成立了这样的机构,但陕西却在推动我省相关机构成立方面步伐缓慢。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巨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年接待游客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旅游大省。在10月20日陕西省政府发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5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6%。
陕西省旅游局相关人士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领导必须要有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而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所谓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坚持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要积极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把陕西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的大旅游格局,这是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旅游业已经不仅仅是景区设门卖票的时代了,也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主管部门的事了,它需要多个部门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各级领导要有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更需要体制机制上真刀真枪的实干创新精神。目前韩城市就是通过顶层设计,设置了这样的机构,实现了区域的资源整合,从而带动全域的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部门现有的有限职能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小马拉大车”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传统的景区所有权经营权不分,旅游产品内在价值得不到充分挖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旅游体制机制创新,首要任务就是成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今年,我省1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入手,在景区管理、第三方评价、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体系以及景区门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陕西省旅游局有关人士说:“韩城市围绕全域旅游持续发力,通过成立“1+3”(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管理体制,形成了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为推动全省旅游业创新发展探索了路子。事实证明,体制机制是影响和制约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更加有力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系。” 本报记者 邰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