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雷钟哲
许多“群体焦虑”要纾缓:一边是教育快速发展,一边却是教育通道还不通畅;一边是医生过劳收入不高,一边却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腰包鼓了,有的为何分配不公?房子多了,有的为何居住不起?马路宽了,有的为何通勤更难?……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执着。(11月14日《人民日报》)
就拿分配来说,一些同等学历、同年工作、同年退休的人,因为处于不同体制,导致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相差悬殊。据中国人大网的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表示不满。
此外,许多“两难问题”亟待破解:我们还来不及回味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喜悦,就要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调结构要大刀阔斧地去产能、去杠杆,可保民生又要守底线,稳就业;去除行政审批体制的痼疾需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可转变政府职能还得讲究程序正义、于法有据……矛盾重重,剪不断、理还乱。
出路何在?就在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是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改革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把群众利益诉求作为努力方向,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要善于从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常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群众大量从事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譬如在城市摆地摊等,虽然超出现行法律法规,但也有一定合情合理性,反映了群众需求,堵之可能无功,疏之或许有效。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多改革正是把一些群众在做但尚无法律依据的事情变成了合法的事情。只要找到利益平衡点,往往就找到了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才能接地气、有人气,更好满足群众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