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28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老宅院 江山如此多娇 十一月 书法 山林 又是一年玉兰白 滑道人家 梦 南京老门东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江山如此多娇

□王成祥

这个冬天的瑞雪来得早,小雪节令刚到,古城西安就已经银装素裹,驱赶了持续几天的雾霾,让人们清爽迈进隆冬的门槛。

雪,意味着吉利,年冬一场瑞雪,来年一定是果实累累,丰收的好兆头。文人骚客无不动用笔墨,对雪大加赞叹。

雪,又和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化联系在一起。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时,回赠给柳亚子先生的一首《沁园春·雪》,折服了当时集聚在重庆的全国文化名流。

记得2012年1月20日去陕北采访,恰好在毛泽东写《沁园春·雪》的清涧县,当时下起了鹅毛大雪,整个陕北高原,黄河两岸洁白一片,起伏蜿蜒的黄河峡谷犹如一条没有尽头的巨龙,从天边奔流而下,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下尤为壮观。感受毛泽东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山河,联想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怀着必胜的革命信念,写下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沁园春·雪》的亲切感受。

毛泽东写《沁园春·雪》的确切位置和时间,是党中央转战陕北、渡过黄河东征,于1936年2月到达清涧县城东140华里处的袁家沟一带。毛泽东当晚住在老党员白育才的窑洞里,即古历正月14日(元霄节前夕)。翌日,毛泽东拉开窑洞的大门,啊!纷纷扬扬的雪花让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层层叠叠、起伏不平的陕北黄土高原,已被白雪覆盖,祖国北方是多么的美丽壮观啊!

毛泽东披着蓝布棉大衣,拄着树棍,带领秘书等人踏着积雪,到黄河岸边视察敌情。毛泽东似乎对洁白晶亮的雪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边走,边观赏着雪的自然美景,又不忍心踏破积雪,落脚很轻,很轻……

不知不觉步行几十里雪路,到高家塬时,即刻陶醉在壮丽地雪景中。向东远眺,是隆起的白茫茫的晋西高原,向西远眺,是冰封雪盖的秦北高原;俯首看去是失去滔滔滚滚的万里黄河。面对如此的北国风光,作为诗人,毛泽东怎能不诗性盎然,他联想到红军万里征战到达陕北又挥戈东征,以及共产党人承担的历史使命,高声吟诵出巡视千古、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此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此时的我,身临其境,站在漫天飞雪的陕北高原,向前望去,展现的是祖国北方这坚冰封结大地、雪花漫天飞舞的壮丽景色,不由自主地想起《沁园春·雪》。此时此刻,才能真切感悟出毛泽东借用北方雪产生一连串的联想,一下把读者的心抓住,并引入冰天雪地的“北国”奇景中去,以此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无比壮观的博大胸怀,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被困难所折服的伟大气魄。从而,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北国的雪景是那样的雄伟。

据说,毛泽东呤诵《沁园春·雪》后,大伙儿热烈鼓掌表示十分赞赏。秘书还兴奋地说道:“主席啊!您这首词真乃千古绝唱呀!气势宏大,想象丰富奇特。古代诗家咏雪的佳作甚多,但最大的场面,也只仅仅写了一个宫庭;而您却描绘了大半个中国‘千里’‘万里’”。秘书将记录稿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浏览后解释说:“这里的《雪》指的是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此,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漫骂这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准备发动大规模内战,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命运和两种前途的抉择。为了戳穿国民党反对派假和平的阴谋,夺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最后胜利,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去重庆谈判,《沁园春·雪》回赠给柳亚子先生后,在重庆《新民晚报》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