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29日
工运纵横
03

用创新为基层职工带来更好服务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任荣

好服务来自创新。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工会改革创新之年。铜川市总工会夯实基层基础,创新工作品牌,全面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能力,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四个铜川”建设建功立业。

一、创新工会组织建设,更加贴近基层服务职工

(一)创新机关建设,构建面向基层管理格局。群众性是群团组织根本特征,克服机关化是工会改革面临的突出任务。市总工会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改革市总领导机构组成,增加基层劳模、一线职工比例;整合市总机关机构设置,优化工作职能,强化工作执行力,设立基层工作部,强化服务基层功能,调整权益保障部,聚焦工会法定职责;建立实行重点项目预算管理模式,落实“三项机制”,完善年度目标考核、重点工作以奖代补、加大经费对下补助等制度;实行干部轮岗交流机制,提升机关活力。3个部室、3个事业单位7名干部进行了轮岗,4名干部进行了上派下挂锻炼,提高了干部干事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机关风气面貌更新。

(二)创新领导机制,建立直接联系基层制度。直接联系基层是工会机关“增强群众性”的重要体现。市总工会创新市总领导联系基层机制,坚持市总领导带班接待职工来访制度,现场解决职工诉求困难;建立市总领导基层工作直接联系点,包抓组织建设、集体协商、厂务公开、劳模创新等重点工作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体工作开展。

(三)创新工会组建,提高基层组织有效覆盖。一是突出建会重点领域。针对铜川经济转型发展,企业职工向园区、景区、项目工地集聚特点,市总工会以工业园区、开发区、景区、建筑项目工地和非公企业建会和农民工入会为重点,制定《建会方案》,开展集中建会、集中入会行动;二是创新建会形式方式,积极贯彻“党工共建”要求,争取市委组织部门支持,共同下发文件,联合园区、景区、企业党组织,实现党、工组织人员共兼、机构共建、阵地共用、工作共有、活动共享,有效解决工会组建难、活动开展难问题。全年新增基层工会98个、发展会员7608人,其中农民工会员6327人,成立了黄堡工业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照金景区管委会工会,实现了园区、景区建会突破;三是创新建会工作指导,坚持“三分类三指导”,对全市建会企业进行排查分类,紧扣规范建设、突出作用发挥,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考评、分步实施,“一类组织出亮点、二类组织上台阶、三类组织换面貌”,狠抓“模范职工之家”、“职代会厂务公开星级”创建和“标准化示范乡镇街道工会”建设,全面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

二、创建更多优质品牌,更加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首先是做强做优劳动竞赛品牌。市总工会从强化组织领导、丰富竞赛形式、创新竞赛载体入手,狠抓重点工程建设竞赛,举办了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药王山纪念馆等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授旗仪式和文化展演等活动,大力加强媒体宣传,激发了广大职工参赛热情,凝聚了职工建功立业促发展的合力。

同时改进服务,放大劳模精神引领示范。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了《铜川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示范岗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开展创建,指导、验收、命名表彰了首批6个“铜川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供电公司陈炳勤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观摩交流活动。为劳模作用发挥开辟了新途径。

三、强化职工帮扶维权,更加有力促进社会和谐

2016年,市总工会继续重视源头参与职工权益政策制定修改,重点针对去产能职工就业影响、两孩政策生育保障、建筑行业工伤保险等组织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专题报告、联席会议、三方机制参与政策意见征集等途径,促进工会主张、建议转化为保障职工利益的制度政策。继续强化职工普法宣传,创新法制宣传内容形式,发挥工会网上网下阵地优势,扩大职工维权法律宣传,坚持“送法律进企业、进工地”,加强基层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组织“就业援助月”“12·4法制宣传日”等咨询宣传和“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困难农民工集中慰问”现场送法等,开展“法律大讲堂”、网上学法、微信送法、知识竞答等工会干部职工学法、讲法、用法活动,扩大职工劳动法律知晓率,增强依法维权意识。重视发挥三方机制联动作用,积极推动建立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动态监测预警、争议案件协调处置机制,加强劳动法监督检查,坚持“双节”“两会”等敏感时段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合专项检查,加大恶意欠薪等严重劳动违法事件依法查处、公开曝光力度,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健康稳定。

市总工会还主动升级援助中心功能,成立“职工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增加服务内容,一站式接待,“七天八小时”工作制,为职工提供“全天候”服务,解决工作日和职工来访不确定的“时间差”问题。深化基层工会“会、站、家”三位一体建设,推进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和企业工会帮扶站点,延伸拓展工会帮扶网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