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劳模“三创五带”工作模式推动下,更多的群众在加入工会组织后,一举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三创五带”——让劳模和群众心在一起
初冬时节,丹凤县的沟沟岔岔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
在龙驹寨镇赵沟村的一片林地里,成群结队的鸡在林间迈着八字步,“悠然自得”啄着食。它们的“主人”杨师傅正和妻子忙得不可开交。
早些年,夫妻二人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如今,二人在全国劳模张丹英的帮扶下不仅脱贫致富,还成为华茂牧业集团产业链上的管理人员,专门从事林下养殖。
杨师傅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鸡,不由得喜上眉梢:“一只鸡值百十元钱,全部算下来能卖几百万元,这还不算每天产蛋的钱。如今,穷帽子摘掉了,我要像张丹英一样,帮助更多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三创五带”铺就致富路
杨师傅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该县推行的劳模“三创五带”工作模式。
今年以来,丹凤县总工会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提出劳模“三创五带”工作模式。三创即创业、创新、创优,五带即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带头学习先进文化、带头推进技术改革、带头实施帮扶济困、带头履行公益责任。
丹凤县总工会主席明平武这样诠释“三创五带”:“我们就是要通过‘三创五带’,让劳模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心牢牢拴在一起,明确创新着力点,把握创新关键点,找准创新切入点,将创新渗透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目前,已有23名劳模加入其中,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活动。
就拿全国劳模、华茂牧业集团董事长张丹英来说,她确定了“一线、两圈”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引领、带动贫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通过参与养殖、到企业务工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增收无项目、致富无门路的问题。在该集团的帮扶下,预计今年将有512户1677人有望实现脱贫。
顺势而为做好建会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丹凤县总工会还顺势而为,以劳模“三创五带”模式促进建会工作。
今年46岁的陈粉娥,家住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曾经穷得经常揭不开锅。如今,在省劳模、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万林的帮助下,加入合作社的工会组织,拿到了2200多元的月薪。
魏万林说,企业用工高峰期有450多人,在淡季也有200多人。如何管理好这些职工,没有工会是不行的,如今全部社员都加入了工会组织。
目前,在劳模“三创五带”工作模式推动下,丹凤县盘活了建会工作。截至10月底,全县工会组织达到489个,涵盖单位1011家,有工会会员28411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9863人。
本报记者 兰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