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16日
企业瞭望
03

让更多企业推动就业促扶贫

□本报记者 兰增干

家住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北窑村的贫困户李女士家中有四口人,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种植小麦的收入不够维持日常生活。铜川市现代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之一的铜川市鸿伟实业有限公司知道她家的境遇后,主动联系为她送去了18只种兔、兔笼、饲料、产箱等。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按每户15只量养的话,一只兔子一年繁殖出栏就是40只商品兔,照当前12块钱回收的话,一年的经济收入在7000元以上。目前,在耀州区就有233户像李女士这样的贫困户与这家养殖企业签订了合同,并从中收到了效益。

另外,该市的津樱果业公司2012年入驻铜川市印台区周陵现代农业园(孵化园),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就业扶贫、产业入股分红扶贫等多种形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今年为39户贫困户分红1.95万元。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我省360万贫困人口分布于农村,其中贫困劳动力123.11万人。为此,陕西省把就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造血”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期间,很多企业参与其中,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大多数贫困户来说,由于就业机会少,贫困家庭劳动力没有工作或就业不稳定是其致贫的一项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全省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52.8万人,其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7.33万人,实现创业5.47万人。

拿铜川市来说,该市把创业孵化作为就业创业的良好载体,着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该市还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类(市场型、门面型、加工型、楼宇型、园区型),累计投入孵化补贴7411万元,带动孵化企业538家,(目前在孵企业340家),扶持2455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5.79万人,吸纳带动5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创业孵化项目涉及到电子商务、商贸流通、养生、家政服务、工艺品加工、种养殖、印刷、陶瓷和餐饮等12个行业,百余种产品。

在我省其他市、区,企业送岗位、送技能也促进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商洛市商南县建成的返乡创业科技产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包括提供标准孵化车间、工人公寓等各种优惠;移民公寓楼下就是工厂,使移民搬出来后能有房住、有工做,有收入。

我省残疾人创业标兵、丹凤县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职业农民魏万林通过辛苦打拼创业,目前已发展成为3个子公司、1个专业合作社的集团公司。公司占地1220亩,固定资产1.3亿元,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上缴税金180万元,安置劳动力480人,其中残疾人75人。

安康市平利县则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进来办厂,通过“送岗位进社区”,让搬出来的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力实现农民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方式。

宝鸡市则立足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优势,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孵化基地,扩大劳动力需求量,大力吸纳贫困劳动力。咸阳市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就近就地招用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已有旬邑县张洪镇泉源果品有限公司和彬县亿丰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就业示范基地,主动留出岗位,吸纳当地贫困家庭人口到企业就业。

为了鼓励更多的贫困人口创业,2016年11月,我省人社部门在铜川市孙家塬村举行了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贷款发放仪式,有效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风险,缓解基层创业人员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为了加大就业促扶贫的力度,我省明确了13项政策措施:支持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强贫困县创业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方式;增强创业孵化实效;扶持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贫困县劳务输出协作对接机制;加强贫困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双向对接服务;鼓励企业服务或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有效发挥资金、项目支持扶贫作用;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引智脱贫工程;加强贫困县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省人社厅透露,目前就业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如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而且多数人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同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以临时性、季节性打工为主。我省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就业扶贫任务,仍需要有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带动,公司示范,以达到公司+农户产业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