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15日
百味·国际
04

陇州社火

□董邦耀

陇州社火,给我童年记忆的胶片,添加了许多美好的色彩,几十年来挥之不去……

古陇州今称陇县,是陕西最西边的一个县。在外工作,几乎年年都回陇县看社火、拍社火。去年腊月三十,拍完陇县最后半天年集的片子,正月初四和胞弟,又从宝鸡赶往陇州社火表演基地——李家下,拍了串乡的“野”社火。那种穿行在原野沟壑,河道山涧,祭神拜庙、古朴豪放的阵式,与在县城游演的社火相比又多了许多自然、原始、神秘、雄宏和虔诚,而且这里几乎没有观众,社火队诚心发愿,延续了“娱神”的千年传统,一定要先让“神爷”高高兴兴,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接下来才能安安心心的开始“娱人”的社火大戏,社火的功能便由起先的“娱神”,而逐步演变成后来的“娱人”。

陇州社火作为古陇州先民图腾崇拜、祈天求福的一种民俗礼仪活动。古战场的马社火、玄妙险峻的高芯社火、意趣横生的跷跷板社火、粗犷彪悍的背社火(挈社火),还有抬社火、山社火、高跷(柳木腿)、车社火、秋迁、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锣鼓队威武雄壮,社火脸谱传神夸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盛于宋、明、清时代,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

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习。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地台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属造型艺术。如今,陇州社火经古陇州历代民间艺人的世代创作、升华,已到美妙绝伦、炉火纯青的高雅艺术境界,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和美国、法国、瑞士等民间艺术考察团,都来此观光,并给予很高评价,国内也有许多摄影家、艺术家、作家、新闻记者来此过年、采风、采访。陇州地台社火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生动古朴的人物造型,从全国各地30支民间社火表演团队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金奖。陇州地台社火属于陇州社火的一种,集民间舞蹈、山歌、小曲、伴唱、打斗、小戏、快板、竹马、划旱船、舞狮、舞龙、杂耍于一体,融农家谷场庆贺丰收、保卫家园、唱喜歌和面具、斗、农具等道具为一体。

那天在陇县河北乡李家下拍了“野”社火之后,我们又下决心再去县城拍正月十五的陇州社火。后来听说正月十五是陇县的社火节,便想让更多的亲友分享陇县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陇州社火。便约上亲友,正月十四从西安赶往陇县,下午便和亲友去东南乡黄花峪村,拍了马王爷庙会。凌晨又去黄花峪拍马社火化妆、穿衣、备马、整队、串村、出发、游城等。随之又赶往县城,途中,看到各村进城的社火队,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县城,到处是绚丽多姿的社火队,到处是人的海洋,到处是锣鼓声。这是陇县人的狂欢节,陇县人的春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