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网络餐饮新规管好“舌尖安全”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据2月14日《新京报》)
网络餐饮新规有助于管理网络外卖,要求从业者有实体店面、执照经营,可以促进外卖行业规范化,遏制外卖乱象,防范网络外卖潜藏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舌尖安全”。
经过连续多年的烧钱大战,网络外卖平台格局已定,由百度、美团、饿了么外卖三巨头分割市场,汇聚大量餐饮服务企业,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但在白热化竞争格局下,外卖平台为了扩张市场,拼抢资源,对商家疏于资格审核,部分资质不全的餐饮店,也能够顺利签约,造成市场混乱,埋下食品安全隐患。各地监管部门多次对外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关闭大批三无餐饮,可缺乏制度性硬约束,总是过不多久就死灰复燃。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发,不仅波及面广,问题也相当严重,给社会和消费者均造成巨大损失。餐饮业与消费者的交易频次最为繁密,出事的机率也相当高,则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从行业监管和消费者维权立场看,从业者需办理相关手续,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资格,具备卫生标准条件,才能够从事餐饮业。
此次发布的网络餐饮新规就明确行业进入门槛,要求从业者具备实体店面、证照齐全,从而剔除掉不合规餐饮企业。同时,明确了外卖平台的管理责任,要求其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地审查、实名登记,并加强日常抽查和监测工作,以及时排查违规者。如此,就将网络餐饮从业者和平台管理者,均纳入市场监管范围之内,合规经营、各司其责,从而可依法实施监管。
网络餐饮新规特别强调了一致性,诸如门面、大堂、厨房等图片应当与实体店一致;公示的菜品信息、主辅料等应当与实际菜品和所用主辅料一致;公示的图片应当与实际菜品基本一致。这是为避免部分从业者浑水摸鱼,拿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从而打破网络外卖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