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17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别忘了你的小名叫啥 刀豆 观 古桥(油画) 龙门追司马 藏地风情 春到漫川关 丁香花开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刀豆

□连忠照

刀豆是一种寻常的植物。昔年,渭北的农家,很多人家都没有围墙,而是在屋前,用篱笆围起一片菜园子,挡一个柴门,便是一个庭院。一年三个季节,菜园里的蔬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夏天到霜降前,一直不变的,就是篱笆上的刀豆了。

那时的刀豆跟今天的刀豆是很不同的。它是一种很耐旱的植物。每年的清明之后,人们修整好篱笆,就在篱笆下边点种刀豆。每个刀豆株距二寸左右,用手捏住蓝色的豆粒,插进松软的泥土中,就不再管它。

春末夏初,一场透雨过后,那刀豆便从地上探出头来。初时,只是两片指甲大的绿色豆瓣顶开泥土,在阳光里晒上一天,那豆瓣就变大了,舒展了,颜色越来越深,才几天时间,从它中间,就长出了绿茸茸的叶片。初夏的刀豆,长得很缓慢,但只要有几场大雨,它就很快长高,一天天地爬上篱笆,等到麦收之后,它就开始开出白色或者淡紫色的花朵。豆角也就一个一个生长出来,一串串藏在茂密的叶子下边。

老品种的刀豆,即使豆粒快成熟了,豆角依然是嫩的。它先是青绿的,豆角长得越大,颜色就渐渐变白了。一直等到豆粒饱满,人们才摘下来,清炒、炖煮都可以。因为豆角多,经常一次就可以摘小半篮子,人们最喜欢等它的豆粒快成熟时拌着吃。做法是把洗净的豆角折成一寸的节,放到面盆里,加入碱面,搓揉之后,再放入面粉,让面粉均匀地裹在豆角上,上锅蒸熟即可。

端出锅后,那包裹在面粉中的豆角,露出一粒粒蓝色的饱满豆粒。把它装进大老碗,用辣椒、蒜蓉调成的汁水调好,端上炕桌,一家人就可以吃得有滋有味。那时,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蒸熟的豆粒,它渗透了调料,吃起来味道浓郁,像是鲁迅写的小说《社戏》中,孩子们在船上煮的那种嫩蚕豆一样。

也有时候,人们用刀豆和洋芋做汤,洋芋切成小块,和折断的豆角一起,在油锅内略微炒一下,加上五香粉、椒叶沫,放到大锅内,文火慢炖,等洋芋和豆角都变得酥软了,出锅一人一碗,一边吃馒头一边吃豆角喝汤,但孩子们经常不等馒头吃完,就把一碗汤喝完了,急忙又去盛一碗。直到吃得肚子胀鼓鼓了才作罢。

老刀豆的精华在它的豆粒,本草纲目有云:刀豆“温中下气,健脾,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故家乡的人每年都要留一部分豆角,等它的豆荚慢慢变黄变薄,就摘下来,用麻绳穿成一串,挂在屋檐下保存,到了冬天,把这些干豆角取下来,剥出豆粒,浸泡一晚,放入锅内加水和盐熬煮,豆粒煮烂后,撒入面糊,喝起来满腹温暖,唇齿留香。就连剥下的干豆荚,人们也不会扔掉,而是把它泡软,切碎,用面粉拌过,蒸熟就是一道菜。在寒冷的冬天,煮一锅刀豆粥,一边喝,一边吃着拌豆荚,也是苦日子里的一种快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