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2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 谷雨养生 护阳祛湿 营养麦片不营养 健步走的七个黄金标准 像个孩子一样无助 这可能是“习得性无助”惹的祸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
04

像个孩子一样无助 这可能是“习得性无助”惹的祸

“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终究已注定”,像这首歌里唱的一样,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不得志”的朋友:他们面试屡屡碰壁,考试屡屡不中,仿佛陷入了不能“成功”的怪圈,总被一种“无助感”包围着,导致有的人甚至都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有时会觉得自己如此无助?怎么才能取得成功呢?

总觉得无助其实是“习得性无助”惹的祸

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据报道,“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对它进行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铃声一响,还没进行电击,狗就伏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了。本来可以主动地逃离,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

在日常生活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要避免失败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就必须学习不被习得性无助干扰。那么,怎样才能逃离这种无助感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失败总是令人不痛快的,有些失败所带来的结果甚至是相当有决定性的,但这一次的不好并不代表下一次、下下次都不好。成功的人一定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被拒绝,终于在某一个“下一次”找到了门径,取得了成功。

其次,要明白不断进行尝试是必要的,但是尝试的方法决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你需要从上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找到一种更高效的努力方法,只有这样,一次次的尝试才是有意义的。

再次,要做好心理预期,多给自己鼓励。假如有人忍受不住成功前的黑暗,承受不起无数的痛苦和绝望,那么他便只能待在原有的一小片天地中,又或者他只能去嫉妒成功者得来的成果,因为他完全无法去理解成功者之前所经受的失败。□焦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