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29日
工运纵横
03

镇安县总工会:“三个给力”真诚帮扶贫困村

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村地处县城西部,辖7个村民小组,422户1387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369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4.5%和26.6%。2015年,镇安县委、县政府将达仁镇双河村确定为县总工会的重点帮扶村。面对该村贫困面大,脱贫任务艰巨的实际,如何在贫困村发挥好“精准扶贫”的应有作用,县总工会的干部职工在帮扶中,坚持从“四个给力”入手,找到了发挥作用的“金钥匙”,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用“给力党建”,统领精准扶贫

“在村‘两委’委员中,有的同志团结队伍能力差,担当意识差,带头作用差,和群众的密切程度差。如此‘四差’的村党组织和党员,又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呢?”这是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在进村调研报告中这样分析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镇安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便有针对性地将“三会一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一年多时间,让村党组织和党员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该村42岁的张先龙是入党积极分子,如今他正在大力发展中药材猪苓产业,已经走上了一条“党支部+专合组织+贫困户”的致富发展之路。2016年,他不仅自己种植猪岑73窝,收入30000多元,而且还带动了陈进国、黄学林、黄启平三户贫困户种植猪岑110窝,户均收入近万元,当年这三户贫困户就脱了贫。

用“给力技能”,为群众添上致富翅膀

在帮扶上,县总工会每年春节期间筹集资金78000多元,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的常规送温暖扶贫,更注重如何让双河村贫困户群众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

结合双河村的产业发展优势,县总工会投资5.5万元,与县农技部门联系,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借助冬季农闲、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对常住村民开展兴桑养蚕、茶园管理、药材种植、林下养鸡、白山羊养殖、畜禽防疫等技术培训。并邀请县内外专家教授授课,通过两次20天的全方位培训,使全村150多名农民基本掌握了特色产业的种养技能。同时为了实现农村适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常态化、正规化,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还租赁和装修了四间房子,购置了书籍、课桌等相关设施,帮村上建起农民技能培训学校。

在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中,镇安县总工会不仅注重让农民参加课堂集中授课培训,而且还十分重视面上的科技宣传,印制各种农村适用技术宣传资料4000多份,在走村入户,结穷亲、交穷友中,送到群众手中。

用“给力项目”,念好产业发展经

“现在我晓得了,老农民也要懂科学,才能挣更多的钱。魔芋地里还能套种玉米,这样就能实现庄稼和产业互补。这是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请来的专家教的,两年后,我就不穷了!”这是2016年8月27日,双河村的村民黄志乾老汉在自己的魔芋套种玉米地里,忙着挖魔芋时说的话。

黄老汉没有说错,过去该村一些村民种植魔芋,只是知道在魔芋地里专种魔芋,种玉米的地里专种玉米,这样有时年景不好魔芋减产,玉米产量还好,或者遇上了玉米减产,魔芋产量还好,为了实现增收互补,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请来农业技术专家,讲解了魔芋地里套种玉米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玉米减产魔芋补,魔芋减产玉米补。2016年双河村按照这一种植模式,种植魔芋700多亩。

2016年5月双河村注册成立了双茗茶叶、道胜蚕桑、金果仓核桃3个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去年10月,双河村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集核桃、板栗、香椿、蜂蜜等农产品为一体,注册成立了“草帽哥”农产品品牌商标。让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实现了网上销售。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用项目来支撑,使每一位贫困户都有了脱贫致富的“给力项目”。

贫困村的发展规划再好、再科学,理想蓝图要变为现实,关键还是一个“干”字。镇安县总工会帮扶工作队,用汗水浇灌贫困村的“发展蓝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讯员 辛恒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