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匠代表诠释“陕西精神”
在出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代表中有两位“老熟人”,他们一个是拥有“神奇之手”的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技师高喜喜,另一个则是能在厨房灶台“作画雕塑”的“艺术师”秦虎平。他们同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作为生产一线工作者,他们坚持用创意为自己的劳动注入“诗意”,成为受人尊敬的“工匠”。两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那份“较真”和“韧劲”,正是对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倡的“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风采”的最好诠释。今天,“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已成为三秦儿女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追求。
“只要是能设计出来的零件,我就一定要加工出来。”高喜喜把这作为工作目标。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为了将产品做得更细致,他设计的工装夹具超过60种,利用空闲时间学习钻研的精神感染了更多年轻工人,在车间中形成了“高喜喜效应”。从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车床操作工到数控机床操作工,再到技术攻关带头人,高喜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务实进取”。
“仅仅只是热爱并不够,更要不断学习和钻研。”秦虎平一直保持初心。从切菜工到西安饭庄金花南路店经理助理,他依旧工作在一线。在嘈杂繁忙的厨房里,从容之间,他用最朴素的食材,拼出“秦岭山水”“金鸡报晓”等“艺术品”。作为陕菜烹饪大师,秦虎平继续保持高频率的菜式创新,实践的正是“勤劳质朴”。
聆听报告,高喜喜在培育新动能那一部分,把“高档数控机床”几个字画了出来。他说,作为技术能手,自己也承担着数控机床操作技术的发展与传承,积极做好“传”“帮”“带”,在“产业提质增效”中也能“使上力”“鼓上劲”。一代一代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精神。他说:“希望今后能继续重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
对在涉外窗口酒店工作的秦虎平来说,“彰显新形象”就是自身责任。他表示,要发挥好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搞好陕菜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优质服务迎接海内外游客,为旅游经济作出贡献。“用陕菜文化讲好陕西故事”,秦虎平又开始了新的构思。 (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