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10日
一线新闻
03

陈汉彪的创业路

初夏,在汉中汉台区武乡镇焦牛村,看到满眼的景观树、牡丹花,四通八达的经济园区路,人们无不为陈汉彪这个小伙子点赞。因为牡丹产业,这里不仅成了汉中市民乡村游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了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贫困群众致富的一块“幸福园”。

今年46岁的陈汉彪,精气神如他的名字一样,生龙活虎。记者采访时,他正带领二十三名农民工在园地里管护牡丹。忙得满头大汗,他说:“一份收获一份耕耘,农作物不等闲啊。”

1993年,陈汉彪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从事苗木花卉生产,依靠多年的苦心钻研和虚心请教,逐渐熟练掌握了不少苗木花卉的种植繁育技能。2011年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发展种植油用牡丹产业,并创办了“汉中华科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油用牡丹种植、生产及深加工。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以武乡镇焦牛村为中心,流转租赁土地,发展油用牡丹种植面积1000多亩。

为了提高规模效益,他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花卉研究所,对基地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同时和西农大、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得到种植技术、良种选育、标准化栽培、良种试验等方面的全面帮助和支持。

按照“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不仅实现了公司的发展壮大,解决了本乡本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而且带动了乡亲依靠产业发展正在走向共同致富之路。目前,48户村民参与基地合作共建,已培育油用牡丹种苗100余亩,种植牡丹500亩。

同时,为了提高参与产业经营农户的科技管理化水平,他还发起成立了汉台区聚源油用牡丹产业协会,邀请相关技术专家,结合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及牡丹油、牡丹茶、牡丹饼、牡丹饮料等相关知识进行专题培训;多次组织产业大户到杨凌、商洛、渭南、山东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极大促进了此项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本报记者 杨志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