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18日
头版
01

调查显示:64.9%受访者称单位规定带薪年假过期清零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97名职场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所在单位有带薪年假,不过,64.9%的受访者称自己所在单位规定带薪年假必须一年休完,过期清零。

73.5%受访者所在单位有带薪年假

郭文韬曾经在北京某4S店工作5年,在职期间,单位从来没有给他提供过带薪年假。他说,离职后,想过就补偿问题和老板打官司,最终因成本太高放弃。

根据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本次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所在单位有带薪年假,21.9%的受访者没有。进入职场1年以上的受访者中,休过带薪年假的占71.0%,没有休过的占24.5%。

在深圳一家金融媒体工作的张彩琼步入职场已经3年,虽然单位允许带薪休假,但她从来没有休过。“我才到新单位1年,不知道能不能享受带薪休假。”

按照2008年9月18日开始施行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职工在同一或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新员工以为年假就是春节假期。有的员工觉得自己休了产假、探亲假,就没有带薪年假了。”在河北石家庄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唐丽娟(化名)说。

根据《条例》和《办法》的有关规定,法定休假日、休息日,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仅30.4%受访职场人士所在单位会按规定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调查中,64.9%的受访者称自己所在单位规定带薪年假必须一年休完,过期清零。

上海律师协会劳动关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远业律师事务所主任温陈静向记者介绍,用人单位带薪年假跨年清零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国家法定年休假可以跨年度安排,公司额外提供的福利年休假可以按照自己的制度规定年底清零。

《条例》规定,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假天数,单位应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调查中,6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知道这条规定,37.8%的受访者坦言不知道。进一步调查显示,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休年假,仅30.4%的受访者所在单位会按照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54.5%的受访者回答不会,还有15.1%的受访者不清楚。

《办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公司提供年休假,员工没有休,只要没超过诉讼时效一般都有补偿。在实际案例中,举证问题十分重要。”温陈静介绍,带薪年假应休未休举证责任在单位。

张彩琼对记者说,她工作过的单位都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制度,她很想知道未休的带薪年假按照什么标准补偿。

记者查阅《办法》发现,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或者其他绩效工资制的职工,日工资收入的计发办法按照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计算。

71.5%受访职场人士希望单位统筹为员工安排休带薪年假

调查中,5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带薪年假相关规定,回答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受访者分别占8.3%和43.2%,39.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太了解,7.3%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1.8%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郭文韬认为,“敢就这些问题和单位打官司,一般在离职以后,但是那时很多事就不好处理了。”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这个时间限制。

《条例》第五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希望单位统筹为员工安排休带薪年假。

带薪休假制度如何更好落实?调查中,42.2%的受访者希望劳动部门加强监管,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处罚;20.7%的受访者希望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实施细则;16.1%的受访者赞成对落实得好的单位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10.4%的受访者呼吁用人单位公开休假规定;7.8%的受访者呼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用人单位和员工法律意识;2.8%的受访者提醒劳动者主动了解带薪年假相关规定。

据《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