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用劳动改变贫困的面貌
——安康市镇坪县残疾人就业基地扶贫帮困侧记
每天赚120元,一天三顿饭有人管,一个月拿到三四千,还有养老、医疗、意外等保险……自从镇坪县城关镇新华村党支部引进镇坪县汉巴食品有限公司实施“支部+基地+残疾人”扶贫攻坚以来,残疾人欧琴家从意识到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残疾人也能务工
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普遍认为只能政府兜底。而汉巴公司打破了这一瓶颈,他们认为“大部分残疾人还有劳动能力,只要使用合理,就能发挥出价值!”
在汉巴公司总经理曹祖波和新华村支书于满仓的共同努力下,安康市镇坪县残疾人就业基地2月份在汉巴公司挂牌,并建立了助残员工管理制度。
新华村五组的欧琴残疾等级为听力三级,精神亦有问题。其丈夫方顺明身体也有顽疾,两人多年治病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加之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家庭属于特别困难。他们家成了扶贫帮困政策的首批获益者。
“方顺明干活很实在,除了上山收蜂蜜外,他基本上天天到汉巴公司干活。”城关镇联村干部冉烽说,“所以他的工资经常拿得很高。”
而于满仓说,他们夫妇以前没有经济来源,经常来村上要救济,现在喊开会都没得时间,说要务工。
洗肉、腌肉、熏肉、锯柴火、搬运……腿、手有残疾或听力不好却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像欧琴家一样,因为残疾人就业基地的帮扶,新华片区有12名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得到了初步的改观。
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曹总承诺,若欧琴家有困难只要开口,五千一万绝对免费支持!”于满仓说,“他还准备资助其女儿上大学,以帮助其彻底改变生活。”
毛腊肉(大块粗加工腊肉)熏制是个手工活,残疾人基本都在生产岗位,可以说是汉巴公司品质的“核心”。因此,关心关爱残疾弱势群体,帮助残疾人稳定增收,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不仅是扶贫需要,更是汉巴公司的心愿。
一份来自汉巴公司的计划显示:到2018年将辐射带动20名周边残疾人就业,并力争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实现残疾人就业人数达30人以上。
“从小苦日子过怕了,每一个渴望通过劳动改变家庭命运的人我都尊重。只要广大贫困户有信心,我一定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曹祖波说。
一个贫困户都不能落下
“现在除残疾人外,公司还有三四十个贫困户在工作。”12日下午,曹祖波表示,“就是规模受限,吸纳的贫困户人数还是有点少。”
于满仓介绍,汉巴公司将于下周开建3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村党支部已经全力配合其办理了相关建设手续,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致富。
按照规划,年底前建成后,包括销售展厅、仓储、化验室、毛腊肉生产、精品腊肉干生产等环节在内的加工板块,和即将多地开设实体店的销售板块,将吸纳二百名贫困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新华村山上一中心两区四大基地的产业路正在修建中,汉巴公司也会在上面建设年出栏5000头的生态猪养殖基地,到时用工需求还要增大。”冉烽说。
建设厂房没有选择请建筑公司,而是打算请新华村及周边村贫困户按照大工每天200元、小工150元来建……“用工要花七八十万呢,我们驻村公司要把精准扶贫效应发挥到最大,一个贫困户也不能落下!”曹祖波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