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生考场中的阶层杠杆
高考几乎可以说是青年人实现人生第一次飞跃的跳板,无论是农民子弟,还是工人儿女,高考几乎是人生的“鲤鱼跃龙门”。然而,成功并非易事,成功如果是惊艳的花朵,那浇灌它的雨水和阳光可能是各种磨砺、批评、鼓励和鞭策。若没有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勤学苦练,老师的教诲,试题的磨练,怎么会有理想成绩?!从这种意义上说,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虽然高考制度不断受到国人诟病,但我们还是比较认可其广泛的公平性。然而,人生的考场未必有这种单纯的公平,人生的赛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考量,加上一些主观偏好因素,比如婚姻,比如职场。
这种综合资源的考量,让我想到近来引发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阶层固化和阶层上升渠道问题。不论是就业难题,还是职业晋升,我们不能否定成功属于奋斗者。回顾社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到80、90年代,人们是可以依靠高考实现人生的逆袭;而在当下,哪怕是考研、考博,最后依然会落在就业道路上。这样,专业陈旧、重知识轻实践、大学生过剩、技术人才缺乏等教育问题,就会直接面对现实的考量。另一方面,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熟人社会资源的竞争。“寒门子弟”要实现阶层的逆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为他面对的竞争不仅仅是同龄人,更是其背后的阶层资源。
所以阶层固化一方面可能是由社会资源分布决定,从深层次原因可能是由教育资源的顶层设计决定,而这两种资料配置又是息息相关,到底是哪种资源配置的影响力更深远呢?社会资源按照阶层来聚集、分化、固化,阶层上升渠道的变窄,可能是对资源二次调整机会的剥夺,是对低阶层奋斗者公平竞争机会的剥夺,这并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武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