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19日
综合新闻
02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今年年经济规模可达300亿~500亿

6月12日,在微博有着4000万粉丝的高晓松音频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上线,观众想听高晓松闲谈,要支付200元。

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大环境下,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平台,都成了用户获取知识的新来源。有数据显示,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在当年暴涨3倍,达到近5000万人,2017年用户知识付费领域的总体经济规模可达到300亿~500亿元。

这是一个新的风口。知识付费的时代潮水,正在汹涌而来。《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人。

知识付费为何在当下火起来

有书创始人雷文涛认为,知识付费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最重要的一点是用户行为的转变。用户对于精神产品的消费有一个升级意识,过去偏娱乐,现在往知识方向升级,因此造成市场逐渐变大,这种潮流发展非常快,导致大量资金涌现,让其成为一个正式的赛道。

不同的订阅有着不同的功用

以“吴军《硅谷来信》”为例,现有6万多订阅用户。吴军是计算机科学家,先后就职谷歌和腾讯,著作颇丰。栏目以每天一封信的形式,分享吴军的经验、思考和见解。“不仅会谈到他的工作成长,还会涉猎生活和艺术。”

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最重要

在过去一年间,在资本、玩家、消费者齐齐涌入知识付费市场的同时,该领域存在的某些隐忧也不容忽视。打开率就如收视率一样,成为内容创业者头上悬着的一把刀。

牛牛订阅的“得到”大咖栏目中,有坚持听下来、有听一阵子就没再听、也有几乎没有打开的。牛牛还购买了33场知乎live,大多控制在30元以内,关注内容涵盖游泳、旅行、摄影、艺术、心理学、投资多个方面。知乎live就像一个“知识超市”,内容极为庞杂。

“知识付费最大的坑就是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财经作家吴晓波有一档付费音频节目《每天听见吴晓波》,在知识变现领域有着自我见解,“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内容做好,做一个可以持续生产内容的人,内容做得好了,才会得到用户的转发,转发后就会带来新的用户,这是一个持久的工作。” (陈俊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