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22日
头版
01

弘扬三种精神 增强职工文化自信

乔昕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这一论述既突出了职工文化的独立性,又强调了职工文化的思想性和方向性。这次大会的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新时期职工文化建设的旗帜,是新形势下职工文化自信的引领。

一、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职业引领

(一)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信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快成为了高频词。如何定义工匠精神?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目前尚没有统一和公认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也有专家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身怀绝技;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大国工匠”高凤林则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工匠精神,思想层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层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目标层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笔者认为,“工匠精神”,重点在“精神”二字。“工”是什么?《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工者巧也。“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如果把四个工字放在一起“?”(音zhǎn),就是极巧的意思(见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匠”是什么?本义是指木工,后泛指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手艺人。显然,工和匠都是着眼于技能和手艺层面,而工匠精神则着眼于精神层面,它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职业信仰。“大国工匠”当然是有着“绝技、绝招、绝活”的技术传奇,但他们更是人生传奇和精神传奇。他们是“工匠精神”的承载者,是把工作当责任和使命的工匠,他们有着自己明确的精神价值追求,他们用生命演绎传奇,体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梦想。所以,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或事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把工作或手艺当作信仰和追求,是对职业操守的坚持和传承。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有一种把事情做好的强烈愿望,并将这种愿望体现在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上;是树立起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把职业做到完美和极致;是一流的匠人身上所蕴含的一流的品格、一流的心性和一流的技术。

(二)工匠精神让职工文化自信更有底蕴

工匠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职业引领,工匠精神让职工文化自信更有底蕴。首先,工匠精神让普通劳动者更自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在岗位上展现风采、在职业里感受快乐。故宫文物修复师“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背后,正是对自身工作的骄傲与热爱,形成了一种属于故宫修复师们的文化自信,正是一代代的修复师把工作当成信仰、把坚守当作传承,才凝聚起来这无形的文化自信。用工匠精神引领职工文化自信,用职工文化自信引导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甘于坚守讲奉献,让广大劳动者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当成事业,把价值融汇到汗水之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不盲目崇拜,不妄自菲薄,树立“技能光荣”“奉献伟大”的精神风尚。其次,工匠精神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工匠精神引领劳动者“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出自《墨子·尚贤》),培育职工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雅的行为举止、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熟练的技术技能。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不断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能工巧匠示范岗、劳模创新工作室、绝技绝活竞赛(展示)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为载体,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的空间,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及业务水平;通过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坚定职工文化自信,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最后,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每一名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每一个劳动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也在为开创全民族的美好未来贡献着一分力量。工匠精神是激励劳动者成功的基石,是劳动者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的重要引领。弘扬工匠精神,让劳动者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让劳动者始终带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把本职工作当作成就人生的舞台,用汗水和智慧描绘无悔人生。

二、劳模精神是职工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

(一)劳模精神代表着职工文化的先进性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国家的脊梁和社会的中坚。劳模精神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广大职工心中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4月28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精辟地概括了劳模精神的实质及其时代价值,明确地指出了劳模精神代表着职工文化的先进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不断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等。这些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坚。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在实现每个人价值的平凡中都具有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大力弘扬蕴藏在广大劳动者当中的劳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必然所在。作为广大劳动者当中优秀分子的劳动模范,他们身上孕育和凝聚的劳模精神,以先进思想的武装、共同理想的激励、民族精神的传承、时代精神的塑造、价值观念的培育彰显了职工文化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弘扬劳模精神,就要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职工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用劳模精神引领社会思潮,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