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居住”在手机里的旧友们
□韩景波
人生几十年,辗转很多地方,又舞文弄笔,认识的人自然多。有少时的同学,有往日的同事,还有在各行各业的老乡,有志趣相投的文字挚友和编辑老师等,许许多多散落在天南海北的朋友……为了联系方便,我加上了他们的微信,但由于生活环境变化,现在我们都很少联系了。他们一个个安静地“居住”在我的电话通讯录深处,当我要换手机时,我就对自己说,再记下他们的名字和电话,某一天心情不错时,说不定还能约他们喝两杯呢,亦或有什么事尚能用得上。于是,旧友们就在我手机的电话通讯录里,在我的微信里一直存到今天。
说实在话,我虽然舍不得删除旧友们,但平时很少想到要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问候他们,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在现在这个功利社会中,朋友们联系太紧密,并不代表感情就越深。想想看,多年杳无音讯的朋友突然热情似火地给你来一个电话,你难道不会私下里琢磨半天:这家伙找我干什么?莫不是有事要麻烦我?原本的友情,也因这个平常的电话而变得微妙。所以,为了不给旧友增加心理压力,也为了保持一份真正的友情,我一般不会贸然给旧友们打电话,发微信。我常觉得,旧友不是用来交流的,而是用来回忆和抚慰心灵的。
去年,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想不到竟是多年未曾谋面的一个旧友打来的。虽然声音苍老凄凉,但我还是听出了他的声音。他叫罗俊明,当时是我们学校的总务主任,比我大近20岁,但性格相投,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后来他调走了,我也调走了,中间偶有路遇,若不忙必须是要喝两杯的。现在他打电话说,他退休回了老家,患病偏瘫,寂寞无聊得都有了死的想法。挂了电话,我就放下手头事,驱车去看他。他已不喝酒了,却叫老伴取出一瓶珍藏已久的好酒让我喝,我喝酒,他喝水,那天不能回家,我们抵足而眠。第二天我走时,朋友告诉我,他不会再想死了,他还要陪着亲人过日子,陪着朋友们一起老……
旧友平静地“居住”在我的手机里,旧友也鲜活地存在我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