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20日
综合新闻
02

城市“抱团”或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本报讯(曹滢)近日,高温热浪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京津冀等地高温日数明显偏多于常年平均高温日数。随着雨水向北推移,南方高温也将持续10天左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科学家关注。有学者认为,城市规模可能是影响极端高温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18日向公众介绍,今年北方高温尤为突出,京津冀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多。天津今年高温日数已经达到了22天,为常年平均高温日数的两倍。

中国气象局将日最高气温35度定义为高温日。中国天气网日前发布的一组信息显示,37年来,北京首个高温日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高温日出现越来越频繁,夜温越来越高。近十年来持续高温几乎年年出现,2017年7月过半,高于35度的日子已经有6个。

江苏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及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的谢志清等研究者进一步认为,不同规模城市对极端高温事件影响差异明显。他们基于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观测,于2017年1月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长江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对极端高温事件空间格局的影响》。

研究发现,2003至2013年是长江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时期,城市群规模的年增长率高达1206.48平方公里/年,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热岛规模比2003年增加了18154.0平方公里,极端高温事件出现异常的区域与城市群快速发展区一致。

北京37年来积累的气象资料也显示,城市热岛效应在北京表现明显。城六区7月平均气温偏高,尤其是东城、西城、丰台、通州,其次是大兴、石景山、海淀、顺义、房山、昌平、朝阳,最凉快的是密云和延庆。

研究者认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激增,城市快速扩张,趋多增强的城市群极端高温事件将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更大风险。这项研究结果可为正处在起步阶段的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