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悠悠
□周养俊
像一条长长的白飘带,从终南山深处飞出,蜿蜒向北边的渭河伸展而去,几千年了,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流淌着西周文明的灿烂,流淌着汉武大帝的彪炳辉煌,流淌着诗经、唐诗的韵律,流淌着老百姓酸甜苦辣的日子……
沣河,一条古老、历史、文化的河,一条母亲河……
我出生在斗门镇,在沣河边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沣河、沣河桥是斗门一带最好看的地方,也是我儿时玩耍的好去处。春天,这里桃红柳绿、百花绽放;夏天,这里凉风习习、十分惬意;秋天,这里瓜果飘香、果实累累;冬天,这里银装素裹,一片洁白。一年四季总有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最爱的是夏天,最喜欢在河水里玩,打水仗、捉鱼、抓螃蟹。那时的沣河水特别清,河边沙子细白柔软,踩上去像绸缎一样。岸边草木葱茏,柳丝杨絮随风飞舞。水中的鱼虾多的数不清,自由自在游着。
秦地无闲草,沣河岸边生长的水芹菜、灰灰菜、荠菜、仁汉菜、姜干等野菜,或煮、或炒、或凉拌,都可入口。这些野菜在“瓜菜代”的年月里,曾救过困难农民的命,至今仍是农家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对沣河的美好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和工作。沣河水滋养、丰盈着我的心灵。然而当我与沣河再次邂逅时,竟发现它面目全非,浑身千疮百孔。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小弟在斗门派出所上班,我去看他,顺路看了看儿时玩耍的地方,令我吃惊的是沣河变样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干涸的河床遍体鳞伤、伤痕累累,机器的轰鸣声,铁掀和沙石的摩擦声不绝于耳。沣河两岸再不见稻谷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玉米和红薯。当地农民告诉我,由于大量开采砂石,河床已下到黑色泥底,沣河上游的一些小纸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本来就很小的河水成了浊水。
沣河的褴褛和病痛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那天,我在沣河边站了很久、很久,我在想沣河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未来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开启人类文明的这条河,决不会轻易干涸,一定会碧波荡漾,源远流长。
盼望着,盼望着,绿色生态环保的春天终于来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春风里,沣河苏醒了,像注射了“还魂丹”,神采奕奕,水丰岸绿,天阔鸭嬉,鸟飞鱼翔。今年3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格兰文化、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组织的《沣河的记忆》采风活动,随着一群作家、学者走进了西咸金融自贸区,一睹沣河新貌。西咸新区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我们,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沣河和这座新城的建设情况,使站立在寒风细雨中的我们很快暖和起来。
西咸新区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是一座即将崛起的新城,2015年开始建设,属于沣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者要在这里打造生态绿洲和生态水面,建成千亩湖面的沣河“金湾”,再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胜景,展现大水大绿、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人文、生态景观。
园区将以沣河为载体,着力描绘金湾湖面的广阔浩瀚,平湖秋色,将周文化的精神与大水大绿相互融合、并将现代水岸与精美的现代建筑相互糅合,真正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规划是宏伟的,建设的速度是令人鼓舞的,想象沣河的发展前景,展望沣河明天的灿烂和辉煌,一种无法言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我是长安人,因为我生长在沣河岸边,因为我也参与了沣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并且做着微不足道的工作。
几千年了,沣河以其清澈的水源,滋养着沿岸的人们,以其秀丽的景色成为皇家囿苑和城郊游园,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吟诗赋词提笔作画,我国最古老的《诗经》其开篇就诞生在这里。来到这里,作家、学者将发扬周文化的精神,续写《诗经》,将会把一个新的沣河和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城市以文学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我们期待着、并且相信《沣河的记忆》不久就会在人们的手中流传,像那首传唱了几千年的《蒹葭》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碧波粼粼,千年流淌;沣河长清,历史悠长……